我一直不喜欢加入什么协会,从小就胆小,人多的地方就紧张,一紧张很容易忘了自己是谁,要么滔滔不绝乱吹一通,要么自我封闭躲在一角,这都是现在社交的大忌。每次有很多陌生人参加的聚会,我都会能推则推,2017年,我连过吴淞大桥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不能推的,则会做一些功课,刻意的隐藏紧张,最起码显得专业点。这不,今天下午就被老婆拉去参加妈妈读书会了。
周五老婆就问我周日下午有什么安排,其实已经计划和一个朋友相约聊天的。她给我说,说好的参加读书会开班式,必须要参加,那只能把约谈的事情往后推了。从周六早上的晨跑开始就想象自己该说点什么,该表现什么,30k的距离也没给自己什么灵感。群里的一些会员的发言也偶尔关心一下,也没找到什么可以借鉴的点。只能梳理一下自己培养孩子的思想和观点了,临时救急了。
陪完女儿弹琴,就和老婆,孩子直奔开会的地点。读书会开班的地点在闹市一个相对安静的咖啡店,会场布置也体现了会务人员的雅致,后面介绍才知道安排这个场地的人员是个摄影师,确实格调不错。坐下来后,我就把手机收起来了,我觉得参加读书会那就做点和读书会有关的事情,就开始读梁晓声《未死的沙威》,里面正好写到读书的关系,里面内容在交流的时候也可以用的上。老婆的朋友素墨他们过来了,也忘了打招呼,其实我也是在刻意隐藏自己的紧张。
会议开始的环节,就是妈妈读书会创办者的几段发言,有惊有喜,惊怕的是又有人要将思想装入我的脑袋,这是我非常不能容忍的,我一直认为我的思想认识如果被人控制,我觉得我也没有存在的意义。记得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没有人能站在我的角度,更不能教我看问题的方式。更多是惊喜吧,“不专家、不门派、不尚古、不崇洋”确实也是我的原则。一起参加这种读书会的人群,有老师、有天文工作者、有侯鸟研究者等,更多的知识领域更会让我的眼界更开阔,这也是会期待的,我更喜欢看到一些不掺杂思想的知识。
在自我介绍环节,刚开始以为是以家庭为单位介绍的,就历经了让老婆介绍,我可以躲过去到听到读书会一些介绍后我主动要求上台发言的过程。后来是每个人都要介绍,发觉又是自做多情浪费了很多时间。轮到我时,主持人给了1分钟,竟然忘了紧张,就把自己参加读书会的目的“不说教,给孩子做一个示范”思想表达了出来,也认真听了在座每一位真诚的自我介绍,发觉自己参加的群体确实很特别,虽然参加的目的各有千秋,但最终的一个共同的平台就是读书。自己就暗地给这个组织总结了一下“一个中心,四个基本原则”,和中国国情还挺符合。
里面有一个朋友讲到参加读书会是扩大圈子问题,我就想到前些日子老婆给我讲圈子问题。大意是,去寻找扩大圈子,会让你知道的更多东西。这个问题上我一直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从不觉得圈子能给你很多知识,能不能扩大圈子,不是去寻找,而是你自己能有多大的能力,能力决定你的圈子。我个人认为圈子就是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别人就会给你提供什么。你能力不够,你认为你进入了圈子,你也得不到什么信息,因为不管是什么圈子,信息是需要筛选的,你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最近参加了一些“圈子”的聚会,想起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个圈子,来来往往,每年人不同,当你能力不够时,你发觉这个圈子不过是你摸不到的桃花。
今天发言,我还是犯了一个错误,也是我最不能容忍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其他人身上,而且自己觉得这个思想都很可笑。就是关于书单的问题,我当时说就不应该固定书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自由,其实这也是我的思想。活动结束后,开车回家,发觉我挺幼稚的,怎么会犯这种错误,书单只是一种提示,也是读书会的一种思想,这也是活动存在的理由,怎么可能去改变。如果真的不喜欢,也需要去理解和辨别,连他们推荐的目录想连辨别都没有,就妄加非议,这是非不好的行为,也是我自己都不能容忍的。读书会只是每月推荐一本书,并不是说你只能读这一本书,一个月很长,你并不一定只会去读这本书,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别人只是建议而已,如果连建议都不去看看,是不是太自我了!自我批评一下!
其实下午三个小时过得很快,里面有很多印象很深的事情,就像天文工作者说的那样,世界没有什么真理,只有在寻找真理过程,体会寻找真理过程的乐趣!期待读书会,让认识更无思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