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访老小孩袁竹香老师
文:我是素颜
参加贾令镇狐神庙开光仪式时,饭桌上羊姐介绍认识一位浓眉大眼的大姐,说她就是袁竹香老师。早就听说过这位终生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特级教师,也是教授级别的作文老师,她名头不小,却从不张扬。
这次初见,影响太过深刻。短短十来分钟的饭前小聊,袁老师和老小孩似的,笑声一直没有断过,她的笑颜是放肆的,时时刻刻不加约束的开怀大笑,仿佛得了天大的喜事。一次又一次,引逗得我们也跟着乐个不停,就因为她的笑,感染得我们也狂笑不止。
当下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必须要采访袁老师去,把她的快乐密诀学到手,再通过我的笔传递出去,让身边的所有人,也能像袁老师这般无拘无束,每天笑口常开。
终于得空,和羊姐跟着导航来到了袁老师位于西关村的老院。面对面听袁老师讲述她的成长故事。袁老师声情并貌,手舞足蹈,像一个会讲故事的演说家,动作、眼神、语言、情绪,都极其协调。我们随着她的讲述,时而跟笑,时而跟哭,同为老师出身的羊姐也被深深吸引,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伪老师自然也是如饮甘露。更令我们惊奇地是坐在我身后的郝大哥,袁老师的丈夫,他的神情像极了一个小迷弟,一脸崇拜地盯着妻子,静心聆听,仿佛他也是第一次听袁老师讲故事,全神贯注,非常着迷。
袁老师从小能歌善舞,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幼深得所有人的宠爱。家里大小事都由父母、哥哥姐姐们操心,她只管学习,脑瓜又极聪明,次次考试成绩都在前面。上了高中时,能歌善舞、活泼外向的袁老师被剧团选中,全县几百人里才选六个人,她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对唱戏这个行当还是有点抵触,母亲百般不舍,但又考虑到学校选拔出来,也许是个出路,最终袁老师放弃了学校生活,加入了剧团工作。
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好学上进,在台底下听也能把台上的一出戏的台词全部记住。有一次,一位扮演盼水妈的主角生病不能上台,替补也有点小状况,临时救场的小学员袁老师顶替上场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在剧团当了两年学员,跟着剧团上山下乡演出,很是辛苦。剧团整顿,说是为农村培养文艺骨干,要有一批学员回农村。没有后门,也不会讨好领导的袁老师也在其中。这让袁老师感到颇为委屈,在留下的人中,有的没有一点唱功,表演艺术也很差,可因为他们是领导的亲戚们,所以被录用。而自己被送回家,怎么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 还好,剧团里正义的老师们看不惯领导们的做法,贴大字报公开反对,领导们又叫袁老师回剧团。但这次,袁老师拒绝了,她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在学习上找出路。
命运之手再一次捉弄了袁老师。七七年恢复高考,第一次考试,贾令有八个人考上了,榜上有名的袁老师是第五名,结果最后录取通知书却只有四个,听说是照顾山区 本地只录取前四名,第五名的袁老师名落孙山。她不气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灯复习,第二年又考差了一分,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
从小疼爱她的父母,看到在家务农的袁老师,在地里干活过于辛苦,于心不忍,帮她找了一个教师的工作。这下,仿佛命运之神为袁老师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她终于找到了一生钟爱的事业,当孩子王。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这是父亲的嘱咐,也是袁老师的宏愿。她是个胸有大志的人,激情满满。她上数学课,自己做教具,用数字卡片来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和孩子们开火车,对口令,随便抽出一张数字,孩子们马上回应相对应的数字。联区听课的老师现在回忆起来都记忆犹新。
袁老师虚心好学。每次老师们听完她的课之后,她就拿着笔记本登门求教,看看自己有那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字不好就练字:语速快就慢点:声音高就低点。反正,有不足就往好的方向使劲用力。教数学没问题,次次考第一。教语文照样能行。学校分配她教语文,她迎难而上,跟着优秀的老师学技巧,并能青出于蓝,创新出奇。
袁老师说到她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给我俩演绎了三言五语,我和羊姐的眼泪跟着哗哗往下落,这还用再回到当时上课的真实场景么?就这么三言两语简单表述几句,我俩这么人生经验老道的人,都被感染的泪水琏琏,何况十岁的小小孩童们呢?怎么能不被袁老师的课吸引,怎么会不爱上她的表演式教育课,怎么会对学习不感兴趣?
命运之手翻手是云,覆手是雨。袁老师一直是代课老师,一九八一年民办教师整顿,师资队伍不缺人手,显得多余的袁老师被分到了幼儿园,这一去就是八年。在幼儿园工作时,袁老师还是一心扑在教育上,不会拉手风琴,俺学! 没有合适的教具,俺做!为了讲课生动形象,她动员一家人帮自己做教具,用泡沫刻小鸭子,做小鸡。家中父母把家务全包了,根本不用袁老师插手,她一心只管教学,其它事不用操一点心,全由家人代劳。
1988年西关与二小学合并,袁老师因为教学优秀,被二小聘用回到小学,成了一名代课教师。地区成立民办教师班,带教和民办教师有了转正的机会。可惜有明文规定,袁老师在当幼儿老师期间的工龄都不算,没资格参加考试。这个打击对袁老师来说,确实不小。她的教学水平顶呱呱的,对教学的态度也是最认真负责的,可这十几二十年,工资待遇却与正式教师相差十倍之多。虽然这样,但教学态度一点不变,因为她记得:“当老师要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工资。”
终于有一年,在离8月16日大考不过三个月的时间,袁老师被允许参加民办教师考试了,这时候正好带着个毕业班,她不耽误本职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复习。6月16号学生毕业了,剩下两个月的时间,她把全部的尽力放在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愿高中。
转正考试刚刚结束,紧紧绷着的神经还没有放松,就接了个近八十人的新生一年级班,这个班还没有转入正规,地区评选教学能手,她被推荐参加拼选,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准备能手评选资料,又是一番没明没夜的拼搏。过度疲劳的她,在讲完一堂公开课之后生病了,爱说爱笑的她仿佛失了语,进入了一种真空状况,白天不说不笑,晚上不能睡觉。
祸兮福所依。大概上苍都觉得袁老师走得太快,得休息休息了。闲不住的袁老师多多地休息了半个月,在这个时间里,袁老师想明白了许多事,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有松有紧,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做工作。
最早去学校最后一个归家,一直是袁老师的工作常态。此时,坐在一旁的最忠实的听众,袁老师的丈夫郝大哥也坐不住了,插嘴说:“当班主任时,她说自己是班主任,得早点去:当上了教导副主任,又说,主任比她大,她的第一个去开门;当了教导主任,又说她是教导主任,教导员有小孩子,她不第一个去,让谁去开门了?我也说不过她,归根结底,知道她就是那种个性。”
袁老师的父母把家务大包大揽,让袁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去专心工作,在这种好的传承下,两位老人过世后,郝大哥也义无反顾接了老人的班,不用袁老师插手家务,他也大包大揽了,让袁老师一心一意扑在教育事业上。
实心实意干教育的袁老师当了一辈子教师,几乎没请过一次事假,亲戚朋友家婚丧嫁娶,只要是上课的日子,一概不去。直到她当上教导主任,发现这个老师因为亲戚有婚事请假,那个老师因为有事请假,她才恍然大悟,真是的,上课是天天发生的事,亲戚家娶亲、老了人,一辈子才一次,请个假就是应该的。偏偏自己当班主任的那时候就不懂得这个,悔之晚矣。
袁老师永远记得父亲的嘱咐:“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袁老师也永远记得一位前辈老师的教诲:“当老师,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两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结束访谈时,袁老师说:“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学别人的长处,拥为己有。要以乐观的心态,快乐地活着,别争当什么主事的人,快快乐乐地弹琴、走秀、吹葫芦丝多好。 听袁老师聊天,就像看一个动作片,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笑声朗朗。这样好玩的老师,学生们焉能不爱。
当我第一次见到笑得无以复加的袁老师,把她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时,朋友们说她一定没遇到过困难事,所以才活得这么开心。
采访过后,我想所有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的人们,会不会因为看到了袁老师的生活态度,都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改变认知。
困难挫折,谁也会遇到,与其埋怨,不如坚守。努力的人,上天不负。爱笑的人,上天垂爱。
谢谢袁老师,正如你所言,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学别人的长处,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喜欢你的开杯大笑,你的笑容就像一轮暖日,温暖极了。借助你的温暖,我会助燃,把这份温暖传递给身边所有结缘的人。
去爱吧,真心的去爱吧,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