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山路上到山脊,风来了,雾去了,大嵛山露出了真面目。怎么似曾在哪里见过的感觉,阴沉的天空有厚厚的云层,漫山遍野的芒草,深浅不一的绿色还夹杂着一些枯黄的叶片,顺着风向摇摆着倒下去。这情景就是我心中《呼啸山庄》那一片荒原的模样,只不过,时代、心境和人物都不一样了。
山脊上的狂风一路高歌,芒草成片倾倒,大有“顺我者倒,逆我者也要倒!”的气势。又如醉了的画家恣意而就的泼墨之作,豪放粗狂,随心所欲。然而,在风喘息之际,草杆即刻齐刷刷立了起来,长条状的叶片伸展着、摇晃着挥舞起来,似一把把刀剑,一条条长鞭,隐约中还看的见刀光剑影,听的到鞭哨呼啸,它们不屈而又坚韧地迎接着风的攻击。看这风,够狂;看这草,够野;风起草伏,风停草起,看它们时而战时而和,这一刻才理解了“疾风方能知劲草”的真正含义。
真的是没想到,在这南国的海岛上,能看到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还有这不是台风的大风。
我和闺蜜在这狂风之下可谓狼狈之极了,头发被风挠的像飞扬的鸡窝;为了遮水雾撑开的伞,在我们的惊呼中被风揉成了各种形状;迎着风想说一句话,一张嘴就把自己的话又吞到肚子里了;无奈的相视一笑,风已经从咧开的嘴角灌了进去,整张脸变形成了狰狞的样子。唯一欣慰的是,身体够吨位,任它狂风如何肆虐,我都不用担心会把我吹倒,屹然稳健前行!
站在山脊上,就看见小天湖,这汪水就镶嵌在这片满是芒草的山谷中。天气是阴沉的,没有阳光的照射,水中没有任何倒影,灰蓝色的湖水安静、幽深,甚至透出淡淡忧伤的感觉。
一阵大雾顷刻间覆上去,给湖水盖上了白色的棉被,水和雾交融在一处,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雾了。也是瞬间,浓雾变成了不均匀的薄雾,湖水的反光在薄雾下时隐时现的闪现,真象是姑娘给心上人暗送秋波时眼中的那一抹光亮。就像魔术师的手,就那么一挥,湖面的雾又散的无影无踪了,只有风吹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又慢慢的连成了片。现在知道那湖水的忧伤来自哪里了,那就是雾的决然离去,而湖水却对雾恋恋不舍。
从山脊上下来,几分钟就到了湖边。湖水清澈冰冷,湖面的波纹的弧度随着风向的变化而改变,大大小小的弧形在湖面你追我赶,湖水也因此有了一些生气。
湖边的芒草特别茂盛,有的枝叶伸进了湖里,随波荡漾着。岸上的芒草长的一人还高,高处的叶片垂向一边 ,成了一个天然的茅草屋。
我们一块儿来的五个人,把各自带的一些食物拿出来,围坐在一起。闺蜜的双肩背包就是一个百宝囊,要啥有啥。连简易花瓶都带着,在路边采了一束单片杜鹃花插上,给我们的野餐增加了一点色彩。萍水相逢的五个人,在一起的野餐很简单,大家也很放松,没有一点拘束。年纪最小的男生,稍显幼稚,经常问一些大家都不屑于回答的问题,但比较听话,照相的时候让怎么摆就怎么摆。两个女生是很有主见的,看的出来生活上也是很独立的。最让我和闺蜜窃喜的是,三个年轻人很自然的都叫我们大姐,没有叫阿姨!
芒草形成的小草屋,一点也遮挡不住潮湿的空气,每个人都是湿漉漉的,头发一缕缕湿嗒嗒的的贴脑门上。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一头雾水”,在湿度超过200%的空气中,我们都变成了一尾尾在空中游动的鱼。
当我们被湖边的雾水完全浸湿之后,便离开了天湖。肆虐的狂风,不屈的芒草,一潭忧郁的水被我们抛在了身后,也印在了脑子里。绕着云雾缭绕的山路回到码头,天气已经放晴,没的来时的风浪渔船平稳了很多,感觉比来的时候好多了。
回到镇上,同路的三个年轻人要回霞浦,我和闺蜜则要在镇上尝一上这里的海鲜。这里的海鲜价格比我想像中贵,有好多是我跟本没见过的,好在闺蜜对海鲜比较在行,我就跟本不用操心了。海鲜的做法都很简单,但味道真的是好,不喜欢吃海味的我,也觉得很好吃。吃饱喝足华灯初上时,我们搭上最后一班回霞浦的车,结束了我们的大嵛山之行。
这一次在岛上,看到了那里的雾,见识了那里的风,也许换一个季节就能领略另外一种不一样的风情呢,有机会再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