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家女儿来说,她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孩子。非要按做奥数题来划分聪明与否,那么她肯定败了。因为她不喜欢奥数,还曾有一度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数学。
三年级下册之前,我对她还抱有幻想:我这个娃的学习成绩考上双一流大学肯定没问题。我想,这是很多小低年级家长曾经出现过的幻觉,直到三年级或者晚一些时候,幻觉被一阵焦虑的风吹跑,彻底认清现实,只要你能考上高中,你就是我心中最强的崽。
对于大家都高热不下的奥数风,我也跟风过。那时候女儿做我选的思维题非常顺利,所以我想给她拔高一下层次。近半年的学习过程中,女儿的“笨”加上我的“急”,导致亲子关系急剧下滑,最让我感到窒息的是她哭着说不喜欢数学,再也不想上数学课。
真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血液上涌,手脚瘫软,女儿怎么恨起“数学”了?她说出这句话我是打死也没曾想到的。我默默地收起她的本子,对她说先停下,并开始最深刻地反省: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
因为“奥数”太难理解了,让女儿有了畏难情绪。她不适合学,我却强制让她学。这个时候要面临进四年级,数学科的难度又要上一个台阶。过来的家长都曾感叹过,四年级的数学和初二的物理,是难倒一片孩子的大BOSS。
为了让女儿重拾数学的信心,我停掉了奥数,转作低难度的思维训练,而且事先告诉她:我们降级学,从三年级的题目开始。我对你没有要求,会做咱就做,不会做的看解析,硬是不会的就放下,没准过个十天半个月、一年半载你就会了。
听我这样说女儿就轻松了一些,我也真的按照约定,不对她提更高的要求。
我疏导女儿:“其实你的数学成绩很好,之前是妈妈把你放在了竞赛数学的高度上学习,这有些难为你,毕竟我从小也到不了那个高度。你看你做思维题,比你们学校发的练习册拓展题目还难,你都很容易做出来,证明你是有能力的。校内的课本是针对广大小学生而编写的,你成绩这么好,学校内的数学课本非常容易,别把它想得太难了。”
曾经在柴森老师的博里看到他这样分享:一些即将上初二的孩子,特别是女孩,还没学物理家长就开始吓唬,什么“物理太难了,你学不会。”“我得赶快给你找个好老师,你跟不上就去报课外班。”孩子还没学呢,你怎么就知道他学不会?学不好也是家长给吓的。
柴老师的话细琢磨真的很有道理,孩子在学习上或者任何事物上的畏难和惰性,家长要先理性认清这个问题。我们轻松应对,孩子怎么会怕呢?
为了校内数学成绩好看,也为了让她开学后有自信,我就带着她超前学校内的课本。在这个过程中,以她先自学为主,实在没学会的先记录下来日后开学时,着重点听数学老师怎么讲;要么自行看教辅资料用自己的方式总结;要么就找找网络视频资源学习。
开学后,女儿的学习过程中,也出现过多次没有学透的现象,明显地体现在作业和试卷上。这个时候,我翻阅她的作业和试卷,找出她到底卡到了哪个节点,并在周末的时候针对性复习。
曾在一个育子群里,一位教师妈妈这样分享:我是音乐老师,数学能力与生俱来的弱,但为了孩子能学好数学,我买了本与他不同的教辅材料。这本材料是我来写的,我在做题的过程里与孩子共情,知道哪里容易让他卡住,哪里是他要加强巩固的题目,我再拿出来让他针对地写。
无疑,这位老师、妈妈很有办法,也非常用心。成年人做小学生的题,不是有难,却是在劳累了一天以后,将育子当做一个兴趣来做。育子的过程是艰难的,更是长期的,两三个月看不到效果。因为看不到效果,很多家长就放弃了,索性交给课外培养机构。
经过这两年的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与其交给别人,不如交给自己。引用梅老师的话“任何机构、任何人都抵不上你对孩子的了解和爱。“花钱当个甩手掌柜,用“让孩子独立”为借口,实则为自己轻松找的心理安慰。
柴老师一个视频中说:“其实孩子的学习方法,无非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你现在来报我的课,就是花钱买这个方法,让我来给你归纳和总结。你有这两个能力,完全不要花你爹妈的钱。“风趣、幽默又实在的老师,听了以后有没有启发?
一个小学生显然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而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及时找到孩子的薄弱点,带着孩子一起攻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用到归纳和总结。学习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就已经教会了孩子。有了好的学习方法,还担心他到了初、高中成绩不好吗?
“他们一旦从一件事、一门学科上获得信心,还会将这些信心赋予其他学科,获得心智的快速成长。”无论孩子是数学还是英语上的难题,成绩的不理想,我们给孩子认真地分析,找出原因,制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实现了就是成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个攻克困难的力量,是内驱力的发动机!
“放手”这一词,我认为要挂上引号。女儿的内务、个人卫生、主动写作业、主动练琴,这些我要放手;女儿的情绪、心思、学习上的困难、与同学的摩擦,这些我要关心,我不能放手。而且,我的不放手会持续到女儿很大的时候。
一个家庭,无论是孩子或者伴侣,都会或多或少遇到挫折、不快,“关心他人”是每个家庭成员互相要做的。这个关心不是很多事情上越俎代庖,是鼓励、支持与爱。
“教育孩子是一个不断想办法,不断动脑子的过程。”“只有我们用心陪伴,付出心血和智慧,孩子的自信心才会建立起来,学习内驱力才会如泉水般喷涌。”
文/小学生陪读日记原创 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