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严格要求自己而宽容地对待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意见不合、观点不同或利益相悖的时候,于是纠纷、矛盾甚至怨恨就产生了。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觉得自己做的因为种种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为自己找托词,先把责任推干净;而别人的做法统统都是故意而为的,或者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别人。究其原因都是人们的虚荣心在作祟,大多数人都非常爱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或者认为主要过错不在自身。试想一下,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自己承担责任,自己就会怨恨别人或者领导;如果别人承担责任,别人就会怨恨你;最终的结果是双方的关系出现隔阂,充满了怨恨之心,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会直线下降,人际关系就会疏远陌生。
那么如何远离怨恨之心呢?《论语》中这段话给我们指出了方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可以理解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面对问题我们的态度该如何?抱怨责怪还是反思总结呢?哪种方法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呢?我想大多数人在理智的时候都会选择后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问题时,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客观分析原因,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不能固执己见,不能一味地指责别人,甚至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去,而要多“反躬自省”,作好自我批评。同时也可以在冷静之后,双方共同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才是首要的选择,抱怨指责是于事无补的。
《论语》中讲:“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左传》中也讲:“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人都会犯错,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孔子这样评价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就是说颜回对待错误的态度是不迁怒别人,不再次犯类似的错误。颜回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我们应该勇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迁怒别人,虚心的去改正弥补,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也算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当然也会让我们人生少一些怨恨,多一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