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多雨,有时候是倾盆大雨,烦躁的让人一点也不想出门,有时候淅淅沥沥,染出好看的水墨一样的绿,心情莫名的变得很美丽。又开始听罗大佑先生的作品,之前零零碎碎的听,大概可能听了大部分的作品,今年想一首一首慢慢听过去,熟悉的旋律依然很动人,偶尔听到陌生的动人的旋律,惊喜之至,比如这首《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最早出现在1984的专辑《家》,这张专辑里作品的编曲都很有特色,这首的前奏感觉就很摇滚(据网友说是日本的city pop?),把我吓了一跳。这个版本的编曲和演唱给人的感觉和罗大佑早期黑衣墨镜的造型挺配的(笑),有一种上个世纪,罗大佑黑衣墨镜,在舞台上摇摆抖腿演唱的像素画面感(喵,我想象力大概是太丰富了),非常符合我对那个世纪的直觉印象,一点点摇滚,痞痞而颓废的感觉。
所以,如果我第一次听到的是那个版本,大概对这首歌就没有那么多的好感了。(毕竟很少喜欢什么快歌)1990年的《昨日情歌74-89》年里也收录了这首歌,改动很大,前奏换成了喇叭声和人群的喧闹声,全曲伴奏非常的柔和,由此歌词本身得到了突出。从曲风来讲,非常怀旧的味道,说到喇叭声,想起最近看的peter hessler的river town里讲的关于horn的一些小片段,班上同学都觉得无法想象,看来90年代末的中国小城市和80年代初的台北倒是不乏相似之处。1995年的《罗大佑自选辑》里也有这首,听起来都是live版,但在youtube上看的mv里也有类似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本身就有的?
依然是雨水不断的四月,天地是忧愁而连绵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工业革命,现代人越来越远离大地,却还是逃不开天地、晴雨的桎梏,骨子里藏着原始的小情绪。《我所不能了解的事》词显然写的是秋天,而我的印象里秋季雨水并不多,这首词于我而言,倒极像是写四月的。在闷热与雨水的恼人里生出小小的忧愁与困惑,迷惘的青年带着点成长的青涩,拷问爱情、自然与人性。三段式的歌词,带着哲理式的疑问。爱情善变让人悲伤,但爱若恒定,又如何叫爱;造物神秘让人生出幻想,但若幻想成真,又如何割舍;人性复杂让人难解,但若黑白分明,又如何自处?最美的事物,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唯独舍不得抛弃。
第二段里有个“荒谬”,初听倒是极困惑,不知言之为何。课上听到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世界就是这样。造化最荒诞的地方,大概就在于它一点也不荒诞,世界充满了理性与确定性,你尽可以用幸存者偏差这样无法证伪的观点来解释,却好像怎么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鸟的翅膀,人的双手,自然的规则是桎梏,但也许也是自然之存在的基本。我想,罗大佑写这个词的时候大概不会想的是我这些吧,但艺术家有着强烈的intuition,而平庸之辈如我,大概只能靠追寻背后的故事和理论,来努力,达到同一个经验感受的终点,到底,人类所生活过的一切,路径手段之外,无非是些情感体验。
(我大概是把罗大佑先生当诗人来对待了,室友说不能这样对待一个严肃的作曲家(认真脸),但毕竟姿势水平不够哇,从曲的角度分析,我写出来的东西就像音乐赏析课的作业一样,正确有余,但无非是些套路,并无insight,而词的赏析,有时候写着写着,会YY自己在走向作品和作者,越来越近,越来越亲切,这种感受实在是太好了)
无聊的日子总是会写点无聊的歌曲
无聊的天气总是会下起一点点毛毛雨
笼中的青鸟天天在唱着悲伤的歌曲
谁说她不懂神秘的爱情善变的道理
一阵一阵地飘来是秋天恼人的雨
西风将也追来像是个老规矩
给我一个不变的爱情不朽的温情
这样的事情到底我想不想
丢一个铜板轻轻地盖着猜猜她爱我不爱
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荒谬的世界总也会有点荒谬的乐趣
荒谬的天气总也会下点小小的及时雨
天空中一群群飞来的雁儿成群又飞过去
神秘的翅膀展开了像是梦幻的气息
一阵一阵地飘来是秋天恼人的雨
如此潇洒的幻想会不会来不及
砍去我那万能的双手给我一对翅膀
这样的事情到底我想不想
摊开我双手问问我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陌生的人们会向你说点甜言蜜语
微笑的面孔掩盖了一层未知的暴风雨
墙上的镜子讥笑我如此幼稚的心理
熟悉的面孔隐藏了最难了解的自己
一阵一阵地飘来是秋天恼人的雨
刷掉多少我青春时期抱紧的真理
如果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分明一片黑白
这样的事情他应该不应该
拿一枝铅笔画一个真理那是个什么样的字
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