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写字,既是老师的责任,也是父母的任务。
可是,有些父母因为教孩子写字,孩子不会写,或者不好好写,而会被逼的崩溃。
近日,在河南,就有一位这样的宝妈,因为教孩子写自己的姓氏,因为太难写,始终教不会孩子,自己反倒感觉崩溃了。
这位母亲发视频称,后悔给你找了个姓“爨”的爹,你的姓真难写!
你认识这个姓吗?
这个字读做“cuan”,与“串”同音,确实很难写,笔者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姓氏。
查找资料得知,“爨”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古字形的上部,是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里。
这个字的本义,是指烧火做饭。与这个意思相关的,都可叫做“爨”,比如,古代称厨房为“爨室”,煮饭的大锅叫“爨镬”。
正是由于这个字的本意与做饭有关,因此在周朝后期,即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官职,就叫做“爨官”。
爨官,是周朝时期,在宫廷内专为王室成员制膳的灶官,就是俗称的火头倌,专职掌管炊火。
在爨官的后裔子孙中,就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就有了“爨”这个姓氏。
在古文中,“爨”即“炊”,二字同义通假,意思同今天的“厨”,因此,也称炊氏,世代相传。
现在,这个姓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在内地比较少见。
“爨”字有三十个笔画,不要说让五六岁的孩子写,就是让成人来写 估计也比较费劲,尤其是对此字不熟悉的成人,更是如此。
难怪孩子妈妈发牢骚说,不该给孩子找个姓氏如此难写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