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的时候,每次大扫除,都会有一个横幅“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于是,大家奋勇向前,争当劳动模范。当时作为先进少先队员我,低头看着烈士鲜血染成的红领巾就想:我在家从来不打扫卫生,那既然学校是我家,我也应该不打扫卫生才对呀。于是,每次我都投机取巧,出工不出力。虽然投机取巧,逃避打扫职责这个事情不可取,但是,一个小学生对“学校是不是我家?”这个问题的思考却值得每一个成年人去反思。
步入职场,很多企业都宣扬“家”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不断强调我们是一个家,领导就是家长,每一个小员工都是这个家独一无二的一份子,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好。每个新员工入职,都会告诉他,我们公司的文化就是团结有爱,我们这个团队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大家都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只为这个家能够越来越好。你跟我讨价还价?你跟你妈讨价还价吗?
从“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到“企业是我家,人人都爱他”,两个逻辑出奇的一致,都在不断用感情绑架你,让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样的逻辑,真的没有问题吗?
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家是一个逃避的地方。逃避所有烦恼,逃避所有危险,逃避所有尔虞我诈,逃避一切不想面对的问题时,第一个会想到的地方。那如果企业是家,回家的都是逃避外面巨大竞争压力的人,你的企业竞争力要从哪里来?
家是一个既承担义务又享受权利的地方,我们有爱家的义务,家也有不离不弃的责任。那就不应该一边说着“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一边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说“想干啥就干啥,你真当学校是你家呀”。同样,也不应该一边说“企业是我家”,一边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开始裁员。要知道,无论我干什么,我爸妈从来没跟我说过:“那个,小罗啊,你挺优秀的,但是你不太适合我们家,要不,你去隔壁家看看。”
把家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企业主无非是想让员工只承担家的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无私付出,最好不要享受家的任何权利,于是就出现了只谈理想,不谈报酬,只讲未来,不谈钱的极品企业家;而员工想的却是只享受家的权利,有事找爸,饿了叫妈,最好不要承担家的一切责任,所以就出现了有事找领导,不干活也赖着不走的极品员工。从一开始就对立的两方,又如何能够在合作中让企业蒸蒸日上呢。
企业,应该是什么样的?
本来我对这个问题毫无头绪,我既不是一个企业家,也没有任何从事企业管理的经验,但是好在我喜欢读书呀,近来看到一本书解答了长期以来萦绕在我心中的这个问题,这本书叫《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他给出了企业和员工良好关系的一个答案——联盟,像一支球队一样去战斗。
你必须要明白,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不是你的家。你不是去休息的,也不是去享受的。企业有企业的目标,它就像一只球队,目标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冠军;而你也有你的目标,就像一个球员,目标是提升自己的水平,获得更多球队的青睐,拿到顶薪。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90后越来越难管了,他们有个性,谁也不服,完全不相信权威,常常不认同领导。但是,不可否认,世界终究是90后、00后的,你眼中的看不惯,其实包含着你无法驾驭人才的无奈和难以想象的能量。
书中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雇佣关系,那就是一种成人之间的联盟,通过这种联盟重建彼此间信任与忠诚。我们是联盟,我们协作无间,我们相互信任,这,才应该是优质企业的真相。
企业不是你家,领导不是你妈。
你只是联盟中的一个,谁离开谁都能活,只是在这一刻,你们因为某些原因走到了一起,那就拿出职业精神,好好干;下一刻,你加入别的联盟,我们互相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