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孩子商场撒泼要玩具,90%家长都踩过的雷

在亲子关系中,爱与溺爱界限模糊,困扰着无数家长。知乎高赞答案说:真正的爱,是护你周全 ,可育儿路上,这一点太难把握。

上周日,我带女儿走进热闹的商场,本想享受温馨亲子时光,没想到玩具区却成了“战场”。

一进玩具区,女儿的目光就被一个标价500元的蜘蛛侠玩偶牢牢吸引。她兴奋得两眼放光,小脸红扑扑的,紧紧拽着我的手,撒娇道:“妈妈,我太喜欢这个蜘蛛侠啦,给我买好不好嘛。” 看着家里那一堆被她玩了没几次就扔在角落的玩具,我狠下心拒绝:“宝贝,咱家里已经有好多玩具了,这个就先不买啦。”

失控的撒泼现场,尴尬“爆”棚

我的拒绝好似点燃了火药桶。她的笑容瞬间消失,眼眶迅速蓄满泪水,小脸憋得通红。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扑通”一屁股坐在地上,双腿不停地乱蹬,嘴里大声哭喊:“我就要这个蜘蛛侠,现在就要!”

周围顾客的目光纷纷投来,有的投以同情的眼神,有的则皱眉露出不满。我满脸通红,感觉每一道目光都像在灼烧自己,心里后悔带她来商场,更纠结该如何收场:是为了结束尴尬顺从她,还是坚守底线,让她明白并非所有要求都能被满足?

行为背后,藏着的心理密码

这种孩子撒泼要东西的场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觉醒,开始明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但他们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情绪管理中枢还不成熟,导致自我控制能力非常薄弱。

此时,家长若一味迁就,孩子就容易形成 “只要哭闹,就能达成目的” 的错误认知。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任性、自私,难以理解他人感受,无法学会延迟满足和自我约束。

著名心理专家海蓝博士指出,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内心的感恩之心逐渐枯萎。真正的爱,应当是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和实践去体验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爱、理解爱。

溺爱的苦果,与正确引导的甜

我有个朋友,对孩子那真是百依百顺。有一回,孩子在超市看到一款昂贵的进口糖果,哭闹着非要买。朋友心疼孩子,想都没想就放进购物车。当时她觉得不过是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没什么大不了。

可自那以后,孩子每次去超市都开启 “索要模式”,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不给就哭闹不止。如今,孩子变得极度任性,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甚至会动手摔东西,完全不懂得体谅他人。

反观我的邻居,在教育孩子方面就很有方法。他家孩子看到一款新出的拼图,很想买回家。邻居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跟孩子商量:“宝贝,如果你能主动帮忙打扫房间,坚持一周,妈妈就奖励你这个拼图。” 为了得到心仪的拼图,孩子每天都积极打扫,虽然有时也会偷懒,但在家长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当孩子最终拿到拼图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那股兴奋劲儿比直接买到拼图时强烈得多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