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央视纪录频道看了一个专题片《禁语24小时》,很有意思,它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探讨人与人交往中有效语言的问题。
参与这项实验的共有13名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最小的志愿者还不到10岁,最大的志愿者四五十岁。在实验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志愿者在24小时内不能说一句话,也不能用唇语和别人交流,如果有什么想法和要求的话,只能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实验之前,所有志愿者的手机都被封存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不允许他们再和外界有任何交流。在此期间,如果谁违反了规定,就会被处罚,第一次被处罚戴口罩一个小时,第二次被处罚戴口罩两个小时并与大家隔离,第三次会被取消继续参与实验的资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仅有4人没有违例,9人先后被处罚一到两次不等。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已经习惯表达,习惯交流的人来说,让他们闭嘴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在实验中有几项很有意思的活动,第一项内容是要求志愿者两个人为一组,其中一个人要带上眼罩,另一个人和他的手绑在一起,要求未带眼罩的人协助带眼罩的人,到海边找到一个贝壳并带回实验基地。第二项内容是需要把两个志愿者的手绑在一起,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幅画的创作。第三项内容是要求两个志愿者到市场去采购蔬菜食品,回来后在一起共同完成做饭的任务。
在语言存在之时,这些任务看似并不难。但是,在没有语言的帮助下,每一项任务都很艰难,想要完成任务,必须想尽各种办法,让合作者明白彼此的意思,也让其他人懂得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虽然只是短短的24小时,却也让很多人倍感焦虑、无助和压抑。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他们的焦虑感也在逐渐增强,他们中有人担心有什么重要的电话没有接到,有什么重要的信息没有看到,有什么事情已经发生自己却并不知情,实验结束后,有的志愿者的哭了,有的志愿者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对于一个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来说,很难离开网络,很难离开手机和电脑,很难离开微信、微博、短信、电话这些及时交流平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信息所捆绑、所裹挟,你似乎已经离不开它,时不时地你会看看手机的微信朋友圈,时不时地你会看看微博中大家在聊些什么,时不时地你会上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时不时地你会利用网络来听听歌曲,看看剧,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你会感到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无缘无故的恼怒。
而实际上,生活中的很多信息都是无用信息,过多的了解这些无用信息对人没有任何益处,甚至还会让人产生焦虑、烦躁、无助的情绪,影响人的健康。语言也是如此,太多的语言交流往往说得都是废话,不仅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甚至还会让人与人之间因为无用信息的干扰产生误会。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不借助语言也同样可以表达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意思,甚至可以更直接地表达我们的想法,而不必拐弯抹角,增加事物处理的难度。
不管是信息,还是语言都有一个有效性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对信息的取舍,对语言的掌控,都是很有必要的。沉默是金,并不是一句时髦的话,它往往也在预示着我们过多没用的语言交流不仅是在浪费我们的能量,也在阻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甚至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