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7:40-19:40
字数:1200
作者:肥娇娇
一切需要系统学习的东西,首先要靠感觉来做头脑开荒。今日和朋友诉苦,为什么自己对历史没有感觉,始终还是记不住那些历史的来龙去脉。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就好像别人问我到底怎么学英语,说起来就是“感觉”一事。感觉到位了,就能把握核心。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教英语,英语看起来是关于语言的学习,实则英语语言的学习是建立在人对于时间概念的感觉上发展而来。
简单来说,学习英语,你必须要有时间在滚动的感觉。
时间在滚动,又是什么感觉呢?许多人学英语最困扰的地方在于对时态的应用最为困扰,什么现在进行时,什么过去进行时,老师一讲好像都懂,但一到自己做题又脑袋空空(我对历史也是同感)。
我举个栗子(什么是现在进行时):
我在这里拉一个彩带,彩带代表时间,我请你在彩带的一头站一个人,这个人我暂且称呼为A君,现在A君从彩带的那头开始滚过来,这就是语法现象之一的“现在进行时”,用具体的句子表示就是:He is coming. 至于这个滚过来时做的动作一定要come吗?不见得,可以是任何一个动词套用,但时间在滚过来的这个“进行时”就是必须要传达到给学生的这种“感觉”。
回到本文重点,对于学习历史,什么“感觉”才能抓住根本?
我尝试着讲一点:就是资源稀缺的感觉。历史贯穿着人类文明发展史。如果我们把视角拉长,衰落繁荣总是交替更换,是什么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衰落繁荣呢?
一般人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难道人类文明是人类智慧选择和设计的结果吗?我在这里要大胆地say "No!". 三大人类文明特征的背后揭示,人类文明完全是自然自发的过程。
这种自然自发,随着“稀缺”不断衍生与发展。
大家是否知道,人类全身上下,只有大脑是把葡萄糖当作唯一来源的器官,而身体的其他部位,都能通过代谢蛋白质和脂肪来维持能量。
猿类十分喜爱水果,是因为水果里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但是水果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随季节而生发,而且它根本无法储存,它会很快腐烂,这样就迫使他们以水果为原料以供应大脑中枢,却又不得不建立杂食性的捕食范围的原因。
那么人类的大脑皮层更发达,它片刻不能缺离碳水化合物。在缓慢的进程中,人类知道采集种子能补充能量(碳水化合物),狩猎能获得肉源(蛋白质和脂肪),然后在不经意间又发现种子在地里能生长,能种植,使之逐步扩大生产源,产生农业文明,而农业文明,就是局限域获得资源。
那过渡到工商业文明呢?工商业文明就是跨区域获得资源。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我们进行迁移以及工具的改革,这样我们就明白,稀缺,无论什么时候,都贯穿我们的历史进程。
关于稀缺,关于人类文明,这里篇幅太小不适于讨论。这篇感悟只在于表达,学习英语,我们可以抓住“时间的感觉”。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抓住 “资源稀缺的感觉”,从而紧紧抓住历史的命脉,从根本上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