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不同阶段看待问题会不同。记得前几年我还是一个不愿意往家里堆东西的人,日用品、厨房用品都不太喜欢囤货,我甚至认为冰箱都不需要买,因为无论是水产品、肉类还是蔬菜、水果,我都喜欢当天买,吃多少买多少,这样就不需要冰箱来储存。我认为那是极简。比年轻的时候往家里买各种有用的、没用的东西不一样的是,最近几年购物谨慎了许多,衣服每季只买一到两次,而且只买一两家自己最喜欢的品牌,鞋子也是固定品牌;很多用品都固定了品牌;用到的东西品类也逐渐减少,只剩下自己觉得真的有必要的才会买,但从不囤货。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有朋友建议最好囤一些米、油等在家里。我忘记了当时怎么想的,就真的买了四五袋大米和几桶油。没想疫情倒是让这些准备派上了用场。我们街道从疫情开始就有确诊,所以小区封的时间比较久,我的心里一直很笃定。记得听说小区要封之前一天的下午,我赶紧跑去菜场买了一大堆菜、肉,老板帮我结账时说“你接下来不准备出门了?其实没有必要的“,我笑笑,抱着东西走了。走到小区门口,保安大叔看到我,惊讶地带有一丝嘲笑“你家人有那么多啊?买这么多菜”,我笑笑走了。结果,一个多星期的封闭,看到圈儿里面的人各种抢菜、吐槽,我很笃定的在家里工作、学习。到现在已经封闭快一个月了,家里的存货还有,至少米、油、肉、必备的日用品不缺,只需要跟着大伙儿隔三岔五团购一些蔬菜。
从极简思想到囤货,似乎从天平一端走到了另一端,但这种感觉更踏实了,不仅因为囤货了,也因为极简了,在极简的基础上囤,让生活中需要的品类上做减法,但在特殊的时期对这些必须的品类中的一些做适当的囤货。生活简单且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