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时间课·第1.4讲课堂笔记】
这是2019年2月19日“崔律精时力之拆解牛人们的时间观(第1期)”系列第1.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自己在写100天便签的,可空白):为了方便自己对比旧知新知,我把之前的便签复制进来。
便签1节选
https://www.jianshu.com/p/8394f2ce6e50
三、【学霸题】元旦和春节这两个时间点在我的时间管理中的意义:·从时间节点的层面,两者都是一年的开始。一个是公历年,一个是农历年,差别不大。可能农历年大家比较重视,节日气氛浓烈一些
·从我个人层面,特别是时间管理的意义来看。元旦用来“计划未来”。春节用来“管理自我”。什么意思呢?
1)先说春节,首先春节太热闹,需要牵涉的事情太多,要回老家,要到处拜年,要发红包,要收红包(没收孩子,美其名曰“存起来!”),要跟一年难得一见的老伙伴们聚一聚,要陪老婆孩子到处玩~这样的话,我就必须要会“管理”,我如何管好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好各个行程,还能兼顾学习(不打卡不快乐)、工作(没错,我要值班!)
2)其次春节假期长,其他部门,机构都不上班,我的很多生活规律都要随之根据节奏进行变换。比如本来上班到楼下吃早餐的,春节就必须早点出门去吃饭堂的早餐;还有分局、法医这些部门放假,我得提前安排好工作进度,确保不会因为程序延滞导致案件超期。这些都要我会“管理”。而元旦只有一天假,连着周末最多就三天,不会造成太多不便。
3)元旦呢,对于我来说是作计划的好时机,正如柳比歇夫一样,1916年的1月1日,26岁的他告诉自己,从今天起不能让一分钟从他眼皮底溜走。他要紧紧地抓住它们,把自己的后半生记录在纸上。我也喜欢在元旦给自己订立一年的目标,以及立下一个年度flag,看着日历上的月份,从1,2,3。。。到11,12,会感受到一种使命感。也许我还能更进一步,学习柳爷,从今年开始,我要做一名学霸,一辈子的学霸~
【A2:计划行动目标】
那么借春节除旧迎新的契机,我是否能像柳爷那样,给自己发下誓愿,什么再也不干了?什么该干起来?
1)再也不吃尿酸高的食物了~火锅、老火汤、猪脚、花胶、香菇、莲藕、虾蟹、啤酒。。。再见了~
嗯,幸好除夕还可以吃。
2)每日运动的微习惯干起来~每天早起后六分钟的微运动,还有起床后习惯性地数1,2,3弹射起床,抵制赖床!
嗯,起来后奖励自己吃好吃的~
便签2节选
https://www.jianshu.com/p/dd6aa04e3395
今天的拆页继续了上一天的内容,进一步讲述了柳比歇夫记录时间的历程:一开始记录的方法还挺原始,附带了很多思考和感想(有点像我现在写的逗比日志?)可能柳爷后来想到,这个日志也没人看,不用考虑能收获多少个赞,就是自己记录用,那么越简洁明了越好。于是到了1937年,日志已经固定为高冷风格。而这种记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持续到他去世那一天。一天也不曾中断。
崔律经常说我们也是人,不是机器人,所以要给自己放松和休息的余地。但是柳爷爷这种“独特的现象”真的让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机器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他的日志里也曾经出现过思考和感情,他也有记录各项娱乐活动。。。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优先级。
柳比歇夫如此忠于自己的方法,什么事情都无法凌盖其之上。记录自己的时间,是他永远的第一位。试问我们自己,放在心中永远第一位的是什么?成就?亲情?健康?财富?认同?我无法回答。也许这一刻亲情放在第一位,有时健康又会替换它?谁能像柳比歇夫这样,从一而终,一条路走到底?
另一个点,“他的方法是逐步形成的,在1937年的日记中已臻于完善。”也就是说,他用了21年的时间才把这个系统完全建成。这21年是一个不断试错、总结、优化的螺旋过程,而我在昨天的日志提到自己在半年的时间记录就感觉到难以为继,许多小伙伴也有类似的情况。希望我们能把这些挫败当成一次次试错的过程,不断改善和优化下去。
便签3节选
https://www.jianshu.com/p/0422055bc253
来来来,今天的拆页相当精彩,大年初一的,让我给你说说我们跟牛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让我们新的一年戒骄戒躁,砥砺前行。
作者前两天介绍了柳别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是对做过的事情进行时间记录。今天讲到了如何利用这些记录的一个方法——“成本”核算。就是对每项任务(一篇论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等等)都统计消耗的时间,其中每道工序的具体时间分配。比如《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这篇论文准备环节用了14小时30分,撰写用了29小时15分,共费43小时45分,实施过程共计8天,1921年10月12日至19日。
这样一来,如果他要再写一篇类似的论文,他就能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需要花费多少精力,预料到自己大概多久能够完成。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大项目只所以容易拖延,就是对目标的估计没有把握,以至于产生焦虑情绪,从而转去做一些容易估计,十拿九稳的小事。柳爷这样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旦某件事与预估的往常状况不一致,他能很容易的找到问题出在哪(哪一块、哪一天的时间花得特别长),然后对症下药,弥补短板。这样每次的任务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项输出,也是刻意练习的自我修炼。
作者格拉宁是善于写纪实文学及描述科学工作者生活的作家。他称一般人很少在稿子写上具体完稿日子,就算是二般人也最多写明几日到几日,像柳比歇夫这样每篇论文,都精确到分钟的“成本”核算,我只能想到二班人的崔老师啦。
说实话,如果说前几天的拆页是看“故事会”,听到了牛人的事迹,牛人的功力,对柳爷产生的是高山仰止的敬意。那么今天的拆页,则让我惊呆了。(想象我张大嘴巴,奶茶与吸管愕然地摔落地上的情景。。。)
这就是,你在电视上看到姚明长得高,但直到你站到他身边那一刻,才真正能理解差距有多大。
2.通过崔律讲解,我获得的新知:
2.1)便签1的新知:
经过师父讲解,春节和元旦对于时间管理的意义,有一个点跟我理解得一样。那就是春节前后的时间与一年中其他时段的时间不一样。因为大家都停止或延缓工作节奏,我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师父提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前后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既然要特别管理好,你的全年计划是否有将其区分开来呢?我发现我是没有的,我猜如果是柳比歇夫来管理,他就会将日常工作的计划只安排10个月,这特殊的两个月会另外安排适合这个节奏和精力的相应任务。
2.2)便签2的新知:
发现我的日志跟师父的正文讲解部分基本相符~
新知点1就是柳神每天都要对时间记录进行结算,而崔律师父也会每天回顾自己的饼状图分析自己时间是否有与预期不一致的地方。我之前是没有做到这个的,但是写到这个便签开始,每天先从某个任务的时间成本为单位,小范围地进行结算,统计在excel表格并备注成本的分析思考。现在,我已经对自己写便签的成本有了较完善的了解。
新知点2就是柯罗诺斯的扩展点,看来外国人/外国神的重名率跟00后的孩子差不多,哦不是,80后也重名率很高呀,像我这么生僻的名字就跟革命诗人呀马拉松冠军呀撞名了~
2.3)便签3的新知:
“时间统计研究停当的一个标志是能够准确算出一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各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
尽管我在自己的便签理解中提到了这个时间统计的做法带来的种种好处和我需要去学习的种种理由。但是却没有想到这可以是一个用于衡量自我是否标准化的一个“标志”。确实,一项技能或方法,形成标准化了以后,才达到真正的熟能生巧。今后的时间记录中,要记录一个任务的时间成本,只要看有没有这个标志就能很清晰了。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5.【学霸题】我的便签VS崔律讲解,各自的亮点:
崔律讲解的亮点:
1、言简意骇,精准直达痛点;
2、眼光犀利,不会落入附会旧知的圈套;
3、逻辑力满分,层层搭建理解的阶梯。
木门的便签亮点:
1、话痨,逗逼,对此好多人顾及我面子的评价就叫做“有趣有料”~
2、比喻或举例子很开脑洞,通常人们看到树会联想到开花,而我则联想到木头脑袋。。。
3、好多小伙伴给的评价是“一气呵成”,可能是我经常给儿子讲故事,对着犯人也要讲故事。。。所以练就了讲故事必须吸引人能听下去的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