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不断学习如果应对生活的变故。
早几年,我还习惯于有问题就自己扛,顶多和知情的朋友商量一下对策,然后便自己行动起来。不管会不会成功,就闷着头做下去;失败了就悄悄地让它过去,或者故作洒脱地打个哈哈,让自己吞下全部结果。
后来,遇到的复杂情况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已然不是“我努力、我就可以”的情形了,我渐渐学会了张口向信任的师长和朋友求助,承认自己“之前错了” “我的确还很弱” “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想要这个机会”等等此类,心里反倒更放松、更坦然些。
现在,黑暗时刻又降临了。我向朋友们聊了许多,我的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好像我把什么都理清楚了。 但是我还不能洒脱地放下。那么,可以做点什么?
我整了北京和浙江的卷子,与大家分享。
帮闺蜜询问了父亲住院治疗的事,给她打电话,问她还需要我做什么。然后给她买了个睡觉可以抱着的布恐龙~能枕着能搂着能腿夹着睡的那种~希望比我还焦灼的闺蜜能有一点点轻松的睡眠~
为一位失去岗位的朋友询问两个公办学校,看有没有机会推荐她去。
曾经的小同事A考上了中原区小学编,很高兴她能与我分享并向我询问,我当然竭尽回忆、倾囊相授。曾经的小同事B明天就要参加惠济区的笔试,孩子已经熬了一个暑假了,给他发了“过”的红包,鼓励他“楠姐的嘴都是开光的,一定能过!”
明天打算开始新一轮的批作业、给学生留言、与家长电话~耐心、一定要耐心。
陶勇大夫在伤医事件中受了重伤,他失去了亲自为病患做手术的能力,于是他转向专攻疑难病症的高效问诊方式,让更多人能得到他的问诊,他在网络上做大众医学科普、还写了书,让更多人了解他是如何从痛苦中走出来。我想,自己的思路和他是一样的,这或许也是很多人的生活态度——给予他人善意和不求回报的帮助,能给自己带来更强的幸福感。这样讲其实还是会被人挑剔逻辑上的错误,既然“不求回报”,为何还“想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厘清一下,可能,我被困难打压到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地步,这让我实在太痛苦了。所以,他人此时求助于我,我更不会拒绝,证明自己至少还能做点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朋友们说出一句“谢谢”时,或许我正跌入自我否定的山谷,正在发愣或哭泣对着电脑屏幕敲字。没关系,我会借助这些力量努力爬的,一步一步爬起来。这是不是一个自我拯救的过程。
人要不断学习如果应对生活的变故——我现在还做不到“立时放下”,但我要学会做有益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