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用户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使用场景
- 需要抽象出待执行的动作,然后以参数的形式提供出来——类似于过程设计中的回调机制,而命令模式正是回调机制的一个面向对象的替代品。
- 在不同的时刻指定、排列和执行请求。一个命令对象可以有与初始请求无关的生存期。
- 需要支持取消操作
- 支持修改日志功能,这样当系统崩溃时,这些修改可以被重做一遍。
- 需要支持实务操作
其实说了那么多,简单的说就是C是具体的操作,B封装了C的操作,A控制了B去做事从而控制具体的操作C,用户类Client控制A从而去控制C......
UML图
优点
- 更弱的耦合性
- 更灵活的控制性
- 更好的扩展性
缺点
- 类膨胀(所有设计模式的通病)
大量衍生类的膨胀,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例子
按照UML图,接收者类执行具体的逻辑
/**
* 接收者类,(类C)
* Created by Niwa on 2017/8/7.
*/
public class Receiver {
/**
* 真正执行具体命令逻辑的方法
*/
public void action() {
System.out.println("执行具体操作");
}
}
/**
* 抽象命令接口
* Created by Niwa on 2017/8/7.
*/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
* 执行具体命令逻辑的方法
*/
void execute();
}
ConcreteCommand用来操作接收者类
/** 具体的命令类(B类),用于操控Receiver类,B类可以具体成某一个动作(对象)
* Created by Niwa on 2017/8/7.
*/
public class Concrete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
private Receiver receiver;
public ConcreteCommand(Receiver receiver) {
this.receiver = 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ecute() {
//调用接收者的相关方法
receiver.action();
}
}
Invoker 用来操控ConcreteCommand类
** 请求者类(A类)
* Created by Niwa on 2017/8/7.
*/
public class Invoker {
private Command command;
public Invoker(Command command) {
this.command = command;
}
/**
* 请求者类的开始活动方法,用于调用B类来控制C
* */
public void startAction(){
//调用具体命令对象的相关方法,执行具体命令
command.execute();
}
}
Test类用来控制Invoker 类
/** 用户类
* Created by Niwa on 2017/8/7.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构建接收者对象
Receiver receiver = new Receiver();
//根据接收者对象构造一个命令对象()
//关键在这里,具体的命令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每个命令类作为一个类,大大降低偶耦合
Command command = new ConcreteCommand(receiver);
//根据具体的对象构造请求者对象
Invoker invoker = new Invoker(command);
//执行请求方法
invoker.startAction();
}
}
该例子的逻辑就是Test类控制Invoker类去控制Command类从而控制Receiver类
参考:
《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读书》
各大佬博客
源代码:DesignPatter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