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越有钱,那我们有什么?


〈越有什么越觉得自己缺什么〉

通过开班带学生,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大多能够毫不犹豫交钱进班的,都是有过投资个人培训经历的。这个现象一度让我很不解——已经花钱培训过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投资。常理来论,若是培训效果好,就等于出师了,完全没有再投资的必要;如果培训效果不好,就等于上当受骗了,怎么还会继续拿真金白银出来“打水漂”。

一位学员告诉我——投资个人培训这事儿,最难的其实是第一次。一旦开了这个头,接下来就会容易多了。

WHY?第一次掏钱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会非常迟疑——真的值吗?万一上当呢。一旦掏了钱,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到了这个时候,当初的迟疑烟消云散——相对于带来的知识收益,那点钱真的不算什么。有了这样一个经验,再看到好的培训项目,自然会比没有此类经验的人更踊跃。”

由着这位学员的话,联想到曾在罗辑思维上看到的一句话:“认识升级”比“知识学习”更重要,“回到源头”比“搞清事实”更重要——被困在某个维度里的人,无法理解上一个维度的事情,而上一个维度里的人,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教会他。犹如一个成人和他的孩子,明明彼此相爱,却始终难以沟通。

这是我们和他人之间思维维度上的障碍,除非低一个维度的人能够自我突破奔到高一个纬度的思维层面,否则,永远没法实现真正的交流和对话。

从这个角度再来想投资自己这件事,就更容易理解了。懂得投资自己是学习提高便利途径的人,不用过多诱导,看到机会就会主动跑过去。对投资自己重要性没有透彻认识的人,即便游说者口沫四飞,让他往外掏一分钱,也如股上割肉。

更深层次引申一下,会发现一个更为广泛的规律:越有什么的人,越会觉得自己缺什么。越没什么的人,越觉得自己啥都不缺。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越是有钱的,越会觉得自己的物质基础很薄弱;越是已经进步神速的,越觉得个人提升速度太缓慢;越是勤奋的,越觉得自己的努力份额还远不够;越满腹经纶的,越觉得自己学识浅薄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这样的“不够”,旁观者看起来往往觉得难以理喻——明明已经比别人强那么多了,怎么还这么不知足,太贪心了。

是真的贪心么?还真不是,旁观者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他们和这些当事人没有站在同一个思维维度上。换言之,是思维维度的差异决定了理解力的不同。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企业家已经资产几个亿,却还要天天殚精竭虑四处奔波。老百姓的思维中,已经这么有钱了,何苦那么拼呢,即便现在什么都不干,这辈子也衣食无忧了。

这种观点,没有一个企业家认同,他们之所以会觉得个人所拥有的一切还远不够,不是本性贪婪,而是站位不同——立在有钱人那个层面放眼出去,巨贾大牛太多,需要开拓的市场也太大,自己那点资金,真的算不了什么。

企业做的越大,眼界就会越广阔,自我的渺小感就越强烈。

这才是“缺”的真正根源。

同理,越是进步神速的,越会对“进步”二字有热衷,这样的前提下,触目所及,看到的都是比自己更高更快更强的,成就更完善自己的欲望自然愈发强烈。

越是勤奋的,越会对时间的把握有敏感性:这几分钟可以不浪费,那半个小时也可以做点什么——就像庄稼人常说的话,眼里越有活的人越能看见活儿,而当惯了甩手大掌柜的,油瓶子倒了都看不见。

越是才高八斗,越懂得学海无涯的分量,越会有那种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的遗憾,所以,总有百尺竿头进一步再进一步的渴望。

越有什么越觉得自己缺什么,越没什么越觉得自己所缺的还挺富裕,身外世界如此,个人的内心也有同样的映照。

老话说的好,登高才能望远,对于搏击长空的鹰隼来说,视野再广也不可能看尽整个苍穹,而常年累月坐在井底的青蛙,它的大脑图谱中关于蓝天的印象,从来只是井口那有限的一点。

提高自己,不妨先从突破个人较低的那个思维维度做起吧。

公开课第一课,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当年是如何走上写手这条道路的。我更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在走上期刊写作这条道路之前,当年的我其实就是现在的你们。既然我能从当年的自己进化到现在的我,那么,大家也请坚定一个信念,只要你愿意跟随我的脚步一直向前,早晚有一天,你们也将有同我一样的华丽逆袭。

实话说,如今的纸媒阵地是不怎么景气了,可即便在这样的状况下,每月随便写几篇稿子,几千元的稿费也是易如反掌的。

而且,在我看来,无论纸媒阵地如何没落,好的文字永远是市场的。像最近我的公号,接连收到过好几笔一次性打赏200元的赞赏。随着公号的影响力越做越大,其他的生财之路也不断出现。

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无论阵地如何变迁,如果你能始终写得一手被人喜欢的文章,解决生活的温饱绝对不成问题。

所以,对于我以及亲爱的诸位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坚定信心树立雄心,势要在文字之路上有长足进展。二是演习技艺不断精进,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说到写稿子,这些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怎么可以有那么多素材可写。

别人的提醒中,我认真想了一下,好像确实是嗳,最多一年发稿量将近400篇原创。一天一篇还要多,所有情节和素材都不能重复,这其中得多么庞大的素材库,身在其中时感觉不到,等到跳脱出来蓦然回首,暗暗吃了一吓。

写稿子这些年,发稿量已经超过两千篇,这么多的文章,那些素材从哪里来呢。

两点:阅读+生活。

给期刊写稿子的时候,我每天的生活基本就两大块,看杂志+写稿子。刚开始看杂志的时候,是看热闹,一个故事别人怎么写,一个词汇别人怎么用,觉得他人用得特别好的,词汇要摘录下来,故事的架构也要COPY一下。这样的时候,基本处于照猫画虎的阶段,学得只是皮毛。一直读一直读,量变渐渐带来质变,阅读量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个人会突然“开窍”,不再只关注“热闹”,而是突然触摸到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时的那种起心动念。比如,写婆媳关系,人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天敌”关系,但是,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故事,有些故事,写得那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而就在为别人的稿子“惊艳”的同时,你心中时常会产生那样一种沮丧——“这种感觉我也有啊,为什么就没有写出来。”或者“这种事情我也遇到过啊,怎么就没有想到写下来。”

刚开始,我认为是自己大脑不够灵光,写多了之后才发现,是写得太少思维力不够开阔。

持续长久走心的阅读,久了,会产生一个特别奇异的现象,一篇很普通的文章,脑力足够活跃的时候,你能够从中找到好几个素材生发点。这些生发点,就像一个可以无穷辐射的原点,藉由它,可以迅速展开另外一批的故事。

我有一个习惯,阅读的时候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有所启发时就要记下来。运气好的时候,一本杂志看完,能够出来十多个素材点。十多个素材点,就是十多篇稿子。这样的话,一个礼拜都有的写了。

当然,不是所有杂志都有这样的启发,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想从阅读中寻找素材点,文摘杂志要好过原创杂志。

原因很简单,文摘杂志遴选的一般都是比较精华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里,故事一般都有代表性。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中,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特别能打动人。由着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你可以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到自己熟悉的人或者事儿,进而就有熟悉的素材点自动跳脱出来。

当然,通过阅读杂志累积素材点,只能是一个启发。这个启发的背后,还需厚重生活的积淀。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于每个人而言,时间的长度都是相同的,但是,自从开始走上写稿这条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相同的时间段内,走心的人经历的生活张度和不走心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一些人,同样一些事儿,有些人过了就过了,有些人却因为带着发掘探究的目光去留意,眼前这个世界之外,又发现了崭新的大世界。

这个崭新的大世界,对于我们这些专门从事写作的人来说,万分重要。

多年前,看到过王朔一篇文章,这哥们谈及自己这些年的沉寂,说了一句貌似玩笑的话——这些年所有认识的人都写了一遍了,没法再老皮老脸地重写第二遍了。

我对这句话真是有着发自肺腑的心有戚戚。

写稿将近九年,回头盘点一下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曾是我故事中的原型。其中,尤其我的家人,她们差不多就是成全我的最大的素材库。我家先生有句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这些年你编排我赚了多少稿费啊。

确实一点说,几乎百分之八十婚姻关系的稿子,里面都有我和先生的影子。人是同样一个人,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故事,全赖生活所赐。今天发生一件事儿,明天又发生一件事,所有这些事儿,都可以成为向外生发的一个原点。

同样的人物原点,还有我的父母,孩子,手足,同学,邻居,同事,等等,只要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你在这个社会中就总会有交集,所有这些交集点,都是我们的巨大素材库。

如果你感觉这个说法有点玄虚,那不妨再回到杂志上,看看其他作者写过的故事,是不是令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然,文学作品不可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生活。文艺创作概论早就讲了,艺术要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有心的留意观察生活的同时,还要具备提炼升华你所看到的表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功力。千万不能有一口吃成胖子的想法,循序渐进地,一点一滴地摸索,但万变不离其宗,阅读+生活,这是所有厚积薄发的根本点。

今天所提及的这些,已经领略到个中窍门的,估计一看就通了。而对于一些写作新手而言,可能听完之后还比较迷茫——到底怎么找那个生发点,以及如何才能触类旁通地从身边人身上汲取素材。我的答案是,抱持这种疑问去学习吧,当你的学习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某个时辰,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87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02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67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1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3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3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60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60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1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06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3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6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7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1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2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