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看了一个多小时的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书》看到关于练习的这章,说练习是有必要的,练习的优点有三点:
1、练习可以让思考过程变的省力,熟练的程度是可以让大脑的工作记忆自动化,当工作记忆自动化后,就可以节省工作记忆的空间,那么剩下的空间就可以做别的,所以大脑就比较省力了。
2、练习还有助于让记忆更持久,不断的练习让大脑省力后,就会使工作记忆变成长期记忆,成为长期记忆后遗忘的速度相对就慢了。
3、练习可以增强知识的迁移几率。
但是练习也是需要一些方法,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直在练习他就一定会有效果,如果你计划学习这个知识是10个小时,你一次性坐下来练习十个小时和你分开每周一小时花十天时间这两种效果相比的话,第二次的效果更好,记忆会更持久。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几天了,但是每次的速度都非常的慢,还需要我专注度很高的时候才能好好理解,不然的话我经常看着自己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一边在看的时候一边要思考,有时候看到后面的时候还要回头再看看前面那个地方是怎么说的,kindle阅读我感觉还有点不习惯,翻回去的话就没有纸质书方便,不过这本书也是绝版了,也只能买印刷版了。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认知学的入门书,第一次看这样的书感觉对我来说难度还是有点大,所以看起来不太轻松。
还有这个是翻译的书,是不是翻译的书都是这样,阅读起来都不太的顺口,感觉有些地方就挺拗口的,我经常都要一字一字的看,不然都不明白 ,就像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也是读起来不太流畅。国外翻译的书看的太少,多看几本应该就会好一些了,这个就像今天看的这章练习,就是要不断的阅读,这样大脑看到文字就会自动化了。
这本书看到第四章了,我都没有办法很连贯的总结出来,当我合上书现在大脑能回忆起来的就是那几个小点,
第一章比较刷新认识的一点就是大脑竟然不是只为用来思考,甚至是用来偷懒的,之前我一直觉得大脑就是用来思考。
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要先有事实性知识后才有批判性知识,在这里我又需要了解什么是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一般都是在长期记忆中,是比较不会被遗忘的。到现在我也还不太理解这个到底什么意思
理解有助于增强记忆,很多时候学生能一字不漏的回答出正确答案,这种是属于机械记忆。现在也只能回忆起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