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章 “要有空气”
第二节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呀?
令人窒息的颅内空间,没有回应的幽暗。
赵叶匆匆结束与张启明的饭局,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没有一丝睡意。混沌之中,她明白过来,今晚这顿饭,张总的目的并非关心自己,也并非来算上次饭局的帐,他只想说服她听话——一个下属该做的事不就是听话吗?无可厚非,她不断压住涌上来的委屈和孤独。都怪罗生,分个手,竟让一个平时高效率不受感情羁绊的职场人,变成多愁善感还动不动哭鼻子的人。
几乎到凌晨三点才算是睡了一会,早晨六点就醒来,有力无其气的。她面对镜子里的肿脸,开始讨厌当下“祥林嫂”的状态。命令自己,不许再谈论起罗生,不许哭,不许沮丧,不许在办公室里展现你软弱的尾巴。
半个多月没收拾的房间,她利用这个“必须振作起来”的早晨打扫了一番。化完妆出门上班,地铁却人少的可怜。她看了眼时间,八点多,高峰期没错啊。到了办公室只有柯迪一脸诧异地看着她,才意识到今天是周六。他们干脆点了披萨外卖,在会议室里一边看职场实习生真人秀综艺节目(友情提示《新职员诞生记:好人》),一边聊天。
赵叶指着节目说:“我给你面试的时候,你太紧张了,完全看不出你的闷骚。真怀念那时的礼貌。”
柯迪反问她第一次面试工作的经历,不可能不紧张。赵叶会想起还是大四时候的自己。
大四的冬天,刚剪了一个毫不空气的失败空气刘海的赵叶,蹲在宿舍床上整理面试申请和结果:有一家行业内有名的大型民营出版社,她已经拿到管培生的offer;其他的事业单位名额少竞争激烈,简历投出去后没有进一步消息。她盘算了一下时间,给唯一的offer回复了接受确认。然而接下来两周的管陪时间让她有些崩溃,如工厂一般的办公环境,没有个人隐私的工位,一整天被困在臭烘烘的大会议室里,如同小学生上课的培训日程,没有实习生工资,轮流听不同的总监吹嘘,HR监视“课堂”不许同学们小声讨论,她心里开始打退堂鼓——她要从事的出版行业就是这样的“工厂”吗?我要付出未来在这里做一颗不允许有个性的螺丝钉吗?她和别的实习生课下交流,发现这一百多人的管培生,竟有80%的同学来自北京以外的高校。也就是说,为了尽量留住管培生,这家公司的校招策略是更多招揽外地的学生,他们在北京的资源及机会明显少于北京高校的,一旦慕名而来,打包行李来的他们便很难轻易放弃这个机会,等他们入了门,即使日后正式入职,工资待遇属于北京业界的最低水平,他们只能闷声接受。赵叶心中愠怒,这不就是流氓做法吗?
第二天下了“课”已经是晚上8点,赵叶挤在地铁里有些绝望。一边盘算要不要准备出国读研,一边刷微博,突然看到关注已久的一家知名国际出版社中国分公司的官微,发布邀请大学生围读书稿的活动,一次出席就500元,她毫不犹豫地投出简历。这家出版社擅长各种优质类型小说,是英文图书界数一数二的,她的书柜上有两层即是此出版社的图书合集,陪伴她度过无数乏闷冗长的青春期日与夜。
她翘掉第五天下午后半程的课程,脱掉管培生的工牌,匆匆赶到围读书稿现场。阳光明净的回形会议室,桌上整整齐齐放好打有“水印”的两份书稿大纲及样章、一支笔及一杯茶水,其他的同学已经进入阅读状态,一切井然有序。她入座角落的空位,轻手轻脚地将书包放在地毯上,深吸一口气也立即投入阅读。
她向来喜欢读书,读起小说来更快。两份书稿,她勾勾画画地做了些笔记,很快跟上其他人的节奏,差不多时间读完。没多久进来了两位看起来是领导的男士,他们没有做自我介绍,谦虚地介绍了一下两份书稿的背景,便让大家轮流说一下对两份书稿的感受。
赵叶早就忘了那两份书稿的内容。她现在回想,记得的是大家谦虚但热情的模样。两位男士亲切地听取所有人的意见,而其中一位更向赵叶提出其他相对有些刁钻的问题,有一段时间仿佛只有他和她的对话,远超书稿本身的内容。
管培生培训最后一天,赵叶排队从严肃的HR阿姨处领到实习生合约,她回到会议室,并没有如其他人立刻签字。她细细地阅读合约条款的每一个字,看起来是谨慎认真的人。实际上她在琢磨,要不要签字,还是继续找工作吧,校招期还没结束说不定还能捡漏,或者努把力集中雅思去赶申请的末班车。做其他的选择都有点晚,这是她犹豫的原因。
这时她接到一个电话。这通电话成为她当下沉闷日常生活的转折点,也是张启明给她的第一通电话。是的,那天和她对话最多的,是这家国际出版社中国分公司中文主编之一的张启明。
“喂,您好,请问是赵叶吗?不知你有没有意向来我这做实习生?”
柯迪听到这,闷掉满嘴的可乐,愤愤不平:“这么好的吗?就这么简单?姐,你知道你出的实习生考试题有多难吗?现场写论文啊!做你的实习生简直脱了半层皮!”
赵叶抿嘴笑:“我对你不好吗?”她拿起一块披萨,“开始是挺神奇的。给你机会让你做张总的实习生,你愿意吗?”
柯迪闻言疯狂摇头:“告辞了告辞了。”
“我出的题是有多难?都是基本啊。”
柯迪白眼一翻:“姐,您的基本线是很多人的考研线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张白纸,一个关于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三种中文译本段落的评述。您别说在座的实习生是否看过加缪,即使看过也未必讲究译本,就算看了也未必能看懂啊,当时我们才20岁出头啊!哪懂人生的荒诞啊?”
赵叶扑哧笑出来:“这是我在英国读研时候的一次seminar(讨论课)的普通课题。其实我也不是看你们是不是了解加缪,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书的思路,还有对中文译本的直觉。毕竟书是做给人看的,怎么翻译既信达雅又能普及大众,是我们做内容编辑该有的视野。”
“那你给我打了多少分?”
“我没打分,是张总给你打分的。”
“多少分嘛~”
“75吧。”
“什么?!连80都没有?”
“75已经很好啦,我刚做实习生的时候可能连及格线都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