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的形成
专业人才大概形成于工业生产时代之初,零部件的标准化,社会分工的细化,造就了大批量的社会化专业人才。对领域的细分,一方面增加了行业间的协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把很多人禁锢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从某个角度讲,你投入的越多,你付出的沉默成本就越高,你获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越高,而你想要尝试其他行业的机会成本也会越高。更理智的方法便是通过交换,来获取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看似很正确的逻辑。但这仅限于一维世界,工业标准化的世界。
你最在乎的,同时是禁锢你的最大牢笼;你拥有的,同时是你最大的包袱和阻碍。
标准化带来的是同质的产品,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无差异产品和服务。而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进一步推进,职业单一化的模式会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你在一个领域做的好,人家比你做的还好,你的产品便宜,人家的产品更便宜。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利润率最终为零。这就是市场经济为社会带来的福祉。
然而对于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的千万小型企业来说,追求差异化,变成了一条必须选择的路。造出独特的产品,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是当下很多创新企业的核心文化。作为一个后工业时代的职业工人,保守着传统的单一职业模式,最终迎来的便是无法逾越的职业天花板。
竞争力 = 专业技能 * 管理能力
工业制造力 = 单品加工力 * 生产线管理
上面两个公式是不是很像,不过你看到了,我在上面画了删除线,因为,按照那样的算法,当作职业,你早已赚不到多少财富了。近些年来,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易于时代的红利。要知道,红利是什么,本质上是时间利差,与生产力匹配的总量是无法改变的,偏离曲线和利润终归是要回归,迎接新的一轮挑战。用你的财富收入减去生活成本,你会发现,净利润是在收窄的。为什么?往大了看,是旧的红利期在退去,总体收益在减小;往小了看,许多行业的利润率在下降,成本在上升。之于你的口袋,总体的净收益率必然下降。
脱离标准化生产
对于利润不断被挤压的行业,行业整体的平均利润率在那里。人力成本是一个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财务战略的重点。作为个体,在这种企业和行业里的发展,必然受制于公司和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个人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对旧有行业的依存,个体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可替代性很强,即便是技术和管理大牛,同样属于标准件,企业寻求最低成本和利润最大化,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一个客户化,定制职位,这种跨行业和跨学科技能的人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说是特意造出来的。等效替代的概率远远低于同质化产品。
造就差异化的自己
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矛盾行为。当你在人群中不一样的时候,你会是另类,会招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你在人群中表现出不一样的时候,你会是伟人,是被追捧的目标,潮流的引领,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像硬币的两个面,关键是你如何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动。
在目前的行业,造就产业链的自己,就相当于在单品加工力的基础上加了个N次方。虽然没能跨越行业的界限,但相比传统的职业模式具有更大的机会。
工业制造力 = 单品加工力 * 单品加工力 * ... * 生产线管理
在更大的行业范畴里,具备更多的能力。这样的职业模式具有更多的维度,具备的期望值更高,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更高。
竞争力 = 专业技能 % * 专业技能 % * ... 管理能力 % * X ...
走出那一步
当然,对于那些能够认知自己和认知这个世界,并且能够随着世界潮流变动的人,必然是时代的弄潮儿。而我们,是普通人,同时也不是普通人。人生而不平,但怀有追求和希望,遵循着智者的脚步,我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自我认知,对大脑的再造,是这篇文章的最底层逻辑,当然,骑自行车的人不一定要理解工程力学,可是开飞机的人是一定要学习基础的飞行理论和系统构造的。越是精密的东西,越是要知道底层逻辑,这有助于你增大已知,减小未知。
每年至少接触一个新的领域,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新的知识,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其实入门的门槛并不像想的那么难。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旦能够很好的做那件事,那么你对他的兴趣就与日俱增。我理解这样的逻辑才是正确的。生活中我们时常搞不定因果关系。对知识和技能领域的不断追求,带来的收益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有明显的变化的。而且起初,她只在你内心迸发。为了避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你也必须让她在心里进化。
慢慢的你会发现,你与周围的世界形成了一道缓冲带,能够进入到这里的人少之又少。不过不用担心,这里有你向往已久的清幽和更值得交往的朋友。你的社交网络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你会发现你的弱链接一天一天的多了,这些链接,促使你的镜像神经元能够接收更多不同的理论和声音。能够理解并整合很多长期记忆和潜意识的信息,增大信息的总储量。同时这些链接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机会,毕竟你们都跨越了一些大多数人不能跨越的屏障,看到相似的世界。
每年至少出去一段时间,见见世界的样子,我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到世界各地走走,听听不同的声音,看看不同的世界。虽然信息的获取在一间房子里同样可以完成,但是,在个体认知水平和感知移情力没有达到很高水平的条件下,更多的实践接触,是一个更好的方式。毕竟,几万年来,我们是靠眼睛看世界,用肌肤感受彼此的存在的。
习惯就好
当你习惯了早起,你就早起了;
当你习惯了不能停下,你就停不下了;
当你习惯了如此,你就如此了。
你何必为难自己?我不是为难自己,我是在欣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