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里,一二三茄子”卡擦,定格了韩老师以及各位宝妈还有三位助教灿烂的脸庞。
上周五是“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的最后一次课,两个半月前韩老师跟我说她要在海豚儿童书店带一个妈妈成长团体的读书会,读的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每周五上午2个小时共10次课,她邀请我过来做助教。
对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并不陌生,之前有读过一遍,也参加过成竹老师关于这个主题的沙龙。书中提到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虽然好懂,但知易行难,在生活当中我还是没有办法做到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家人朋友沟通。
刚好有这样的机会,韩老师又是我这两年学习心理学一直跟随的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全是妈妈的成长团体也是我之前没有体验过的,助教也是我从学员身份转换成工作人员的第一次。带着各种欣喜、好奇、激动的心情,我跟随着韩薇老师以及10位宝妈们开启了一场关于爱的非暴力沟通之旅。
记得第一次开课时,韩老师、我以及各位宝妈们围坐成一个圆圈,自我介绍,每个妈妈参加课程的动机都不一样,有的是为了改善和丈夫的关系,有的是为了更好的与孩子沟通,还有的只是单纯对这样沟通模式的好奇。虽然大家出发点丰富多彩,带领者韩老师说愿我们这个团体以爱的名义起航。
十次课基本是围绕《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章节展开,但又不仅仅是拘泥于这本书,每次课都可以听到不同的故事以及妈妈们真诚的分享,提问还有留下的或悲伤、或感动、或喜悦的泪水。
这些立体的,鲜活的素材丰富了我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对“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从“知道”到“做到”隔着的是体验,是成长!
上面这段话是我最开始的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在这样一个妈妈成长团体读书会中,会发现要做到那四个要素八个字真的很难,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巩固以及加强对自我的觉察。
第一个要素观察,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在读书会中,我对此更是有了深切体会。
在练习观察时,妈妈们习惯的就会对自己孩子的一些行为产生评论、指责,甚至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期待来时,会有很多的焦虑、烦躁、不安。这些消极的情绪以及负面的评价会遮蔽了爱在母子之间的自然流淌。
第二个要素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顺畅。可是受传统文化以及教育体制的影响,别说表达我们常常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
这点在妈妈团体中尤为常见的。在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妈妈们会疑惑什么是我自己的感受,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韩老师回馈说你要多和自己待在一起,去体验自己的情感。那些体会不到自己感受的人常常太久没和自己相处,没有和自己的内心做联接。不由想到一句话:我们常常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第三个要素需要。非暴力沟通认为我们的感受起源于我们的需要,当我们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而需要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具体的行为。
可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自己的需要。
在读书会中练习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于妈妈们来说比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更难。宝妈们常常是需要在韩老师的不断澄清中才能更接近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要。
第四个要素请求。在明确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后,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请求不是命令,他人可以满足我们的请求也可以拒绝。
在读书会中,韩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妈妈叫孩子给自己倒水,孩子说自己在忙,过会儿再倒。如果妈妈这时是心平气和,那妈妈提出的就是请求;如果妈妈情绪激动,责怪孩子那提出的就是命令。讲到这儿,妈妈们莞尔一笑,也许是自己对孩子的命令有了更多的觉察。
在这十次读书会中,我常常为这些勇敢的妈妈们背后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去学习改变而感动。同时也感慨的发现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怎样影响到每个家族以及家族中的每个人。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影响力会在代际之间传承。
包括非暴力沟通在内的各大心理学流派理论,是前人探索人性的道路上的路标与里程碑,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打破代际间的不好的传承与重复,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丰盛的、充满爱、和谐和幸福的人生!
同时我也深刻的意识到像非暴力沟通这样的理论工具只有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的成长经历、环境、背景以及所面临具体的问题,现实的困惑相结合,嵌入到我们的生命中,它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而不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文字,我们的生命也因为与这些美好的学问血肉相连,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写到这儿,内心深处有一股暖流在流淌,感恩与心理学的相遇,与这样一个妈妈型成长团体相遇,滋养了我的生命,让我能更加从容不迫走在这条路上。
突然想到一个妈妈的感悟:哪有什么亲子问题,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是自己的问题。把自己修炼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谨以此文纪录自己这十次读书会做助教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