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a坐上了回公司的火车。
在火车上,临座是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朋友。
可能是第一次坐动车,小朋友显得格外的兴奋,一直在欢快的唱着:我是一只小小鸟。受到这名小朋友的影响,a的心情莫名的也欢快起来。
火车运行了一个多小时,快要到站了,小朋友突然停止了唱歌,问:妈妈,火车为什么突然这么慢了?
不知道是妈妈没有听见,还是听见了懒得理,反正是妈妈没有回答小朋友的问题。
小朋友不死心,接着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火车开的这么慢呢?
就这样一直问了五六遍,妈妈始终没有搭理。
A优点忍不住了,想要给小朋友解释一下。可没想到,那位妈妈突然吼了出来:没看见车要到站了吗?
顿时,整个车厢都仿佛静止了,只有这么妈妈的声音飘荡在车厢里。
小朋友,安静了。直到a下车,“小小鸟”也没有再响起。
分析:
妈妈对待孩子的疑问,刚开始采取的方式是不搭理,想让孩子知难而退。后来,实在是受不了小孩的坚持,给了他答案,但是是采用愤怒的语气。不知道这位妈妈是什么原因心情不好,是因为孩子一直坚持问问题,还是自己工作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或者是想一个人静一下,总之,她回答小朋友问题的方式,非常的粗暴。
这样粗暴的后果,首先是使小朋友不会再主动的问妈妈问题了,因为问问题,妈妈会生气。这样长期下去,会将小朋友旺盛的求知欲扼杀在摇篮里,以后,想要他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可能都比较难了,即使有想法,也不太敢表达了。
再者,小朋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比较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因为是自己的问题,使妈妈不开心,因此他会潜意识的怀疑自己,封闭自己。
第三,小朋友如果经常遭遇妈妈的怒火,他也会慢慢的学会这种处理方式。当自己心情不好,或者不愿意去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会用生气的语气去回答别人,无形中形成了一扇门,将别人阻挡在自己的门外。
建议:
小朋友的旺盛求知欲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去思考,而不是用粗暴的语言制止他们的求知欲。
如果我们心情不好,又遇上小朋友的诸多问题,自己应该先将坏的情绪存档,调用自己愉悦的情绪与他讨论问题,抓住小朋友求知的关键时刻,引导他自己去分析问题的原因,我们只需要辅助他们解答就可以了。
比如此例中,小朋友问妈妈:为什么火车越来越慢了?妈妈可以将小朋友的问题分解,然后引导:1、你想想,我们坐上火车有多久了?
2、我们离开家有一段距离了,如果到了下一站,有别人要下车,火车应该怎样让他们下车呢?
3、只有火车停了,旅客才能下车,火车要停,它能像你的小自行车一样,马上停下来吗?
4、对,它需要先慢下来,再停。
培养孩子自己去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导,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己建立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