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下午,一则题目为“九寨沟发生特大泥石流 冲毁民房8家省道205线1公里道路被埋”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自己的专业,对九寨沟、特大泥石流这两个专业术语特别敏感,来不及仔细查阅新闻,只是心想是不是九寨沟景区发生了泥石流灾害。
但心存疑惑,九寨沟风景区的泥石流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完成了全部治理,正式因为治理措施得当,使得泥石流沟上游松散物源得以固稳,植被措施与工程措施相得益彰,使得景区发生泥石流的概率急剧降低。既然如此,难道近期的强降雨会造成稳定斜坡失稳形成泥石流灾害吗?何况题目中提到省道被埋,就说明发生泥石流地区离景点还是比较远的。
带着疑惑打开新闻,仔细搜索能解惑的有效信息。原来,只是九寨沟县内双河乡甘沟村发生特大泥石流。被淹埋的省道205线是从甘肃方向和绵阳方向进出九寨沟县的主要通道。在小编眼中,也许只是仅仅漏掉了一个县字。也许他认为,只要打开新闻就能判断出来发生灾害的具体位置。但有多少人真正能搞明白九寨沟和九寨沟县的地理关系和位置?新闻只是标注了九寨沟这个地名,而它在大家的心目中正是九寨景区的代名词。如果有亲朋好友正好在九寨沟游玩,看到这则新闻,都免不了会提心吊胆,马上打电话确定安全才会放心。
最近的写作练习,让我明白一篇文章能否吸引人打开阅读,吸睛的标题是首要第一步。毕竟只有题目有亮点,有新意了,大家才会在如潮的网络信息中主动点击观看。我想小编也是深谙此道。但在新闻稿标题中,采用用这样不明确、模棱两可的地点信息,会不会引发大家的忧虑呢?固然提高点击率是小编的首要任务,但如果在新闻时事,尤其是重大灾情面前,如果不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而是采用似是而非,有指代效果的名词,会带来哪些不良的情绪和后果呢?
现在我越来越不愿意看网页新闻或浏览网站了,最多也是对qq弹出来的新闻扫下标题,大概能读出某些有用的信息就足以。不是我对新闻漠视不关心,而是标题党、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信息太多了,与其看完了,才反应过来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浏览,还不如直接省略这一步,改为看书或看公众号精彩文章来的有用。
我不是新闻从业者,自然体会不到小编们的工作激情与压力。站在他们的角度上,也许一切都有他们认为是合理、或者近似打擦边球合理的理由。但在他们激情澎湃地发表信息时,能否站在老百姓、接收信息的角度上,考虑一下他们发布的内容是否会带来歧义?能否在他们编写吸引眼球的题目时,考虑一下新闻的首要就是准确、不含糊、不打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