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月12,13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王玉老师课程教会我们关于情感智能一直陪伴我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这要从为什么报名课程开始说起……
迷之自信的自己一直觉得自己的情商还不错,至少能够判断出如何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同时也能考虑到周边的人物与环境来进行判断。
在听王玉老师开课前答疑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EI=EQ+IQ,而我可能稍微熟悉的是那一点点不成体系的EQ。
我是一个high I 95的人,一贯都是放的出去收不回来,自从上了DISC之后,我知道有一类high C的人,是我学习的对象,能够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我开始用各类工具来整理我的思路,想法,发现受益匪浅。
那么原本就在EQ上稍微有点优势的我,何不在EI的帮助下更好的归纳总结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也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找一些理论性的支撑,帮助她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用AI所不能取代的情感智能立足于未来更加物质智能化的环境之下呢。于是我报名了EI。
在学习过程中,这张图表一直印在我的脑中
在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还是不能够理解,当王玉老师讲解完课程以后,我才认识到,我们需要运用EI护身符,更好的让我们从低效能状态达到高效能状态,更好的面对身边的人和事,让自己变的更好,让生活变的更美好。
通过学习回忆起了自己刚毕业那会,基本一直处于低效能状态:
自我认知方面,不够清晰自己想要提升什么技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深陷于被同事误解和排挤之中不能自拔,让自己痛苦不堪。他人认知方面,由于自己被排挤,所以基本也不会打开心扉去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真诚,情感推理,自我管理和积极影响的状态。自己进入了一个无限重复的死循环,貌似只有通过离开这个环境,才能让自己稍微舒服一些。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我不改变自己,再下一个环境中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呢?会不会更加打击自己的信心呢?
于是我决定作出改变(当然,当时还没有学EI)我开始先把自己的心扉打开,学着以更真诚的态度去面对别人,就像课程上王老师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找到自己的问题,小心眼,小气,太过钻牛角尖,这些毛病让同事们很不舒服。于是我极力的克制自己的这些毛病,和同事们相处,后来我发现,和同事们彼此能够更加坦诚的面对对方,曾经的冤家对头,原来也是我某一方面兴趣的不遇知己。我能慢慢的感受他的想法,也能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这让他也变得很舒服,我自己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光明的大门,曾经阴霾的死循环,如今成为了一个不断向上精进的螺旋曲线,带着我越来越好。经过了好几份工作的变动,曾经的同事已经成为朋友,还一直保持着联系。彼此的一个眼神,也知道对方的状态和需求……
如今回过头来,发现用EI工具来总结再合适不过了,从低效能状态到高效能状态,打开那扇门的只有我自己,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这一切的起始。
感谢EI让我能够更好的帮助我回忆自己的经历过往进行总结,也希望我能更好的运用EI帮助我身边的朋友,让处于低效能状态的我们通过EI护身符,达到高效能状态,通过自我调节,创造自己能够把握的美好生活!
最后,感谢王玉老师,感谢海峰老师,感谢DISC社群,和一群正能量向上、不断精进学习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感染着我,推动着我,我一定会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