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题记
每个人能够区别他人而存在,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长相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性格,能力的不同。或温婉或干练,或豪放或羞涩,仿佛花园里各不相同的花朵。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教学主张,名师教学风格的内核。说实话,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并不理解这个看上去有点别扭的句子的意思,就觉得看上去很高大上。听了论坛上这些准名师的报告,渐渐明白了这个主题的深刻内涵。
作为中原名师,必须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也是省教育厅努力打造豫派实践型教育家的初衷。每一个名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魏书生的“科学与民主”,李镇西的“爱心与个性”,还有同是语文老师,肖陪东老师提出的温润语文,熊芳芳老师提出的生命语文,熊伟老师提出的青春语文等,这些不同角度的语文教学就是他们的风格。
风格是区别于他人的存在,风格是自己成长的名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初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风格,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只顾着往前跑。是旁边的人发现了我们的特点,他们会说,这个老师很幽默,这个老师很有激情,这个老师很机智,这个老师很温柔……,于是我们在别人眼中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这些特点或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或许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形成的 ,到我们自己发现这些特点,并意识到自己的特点,再慢慢地去优化精炼这些特点,渐渐地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浙江苍南的林志超老师,就非常注重自己风格的形成,他先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出自己的风格,然后再一步步地去落实,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___艺术化教育,并出版了专著(艺术化应对学生问题36记),因为他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这本书上市就成为畅销书。
江浙出名师,是的,几年的培训,我发现江浙这边的优秀的老师很多,就像上午的周康平老师,他说他不是什么特级教师,他只是个普通的老师,可是从他简短的讲座里就可以看出,他对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既高屋建瓴与时俱进,又很接地气。一个一线老师,难能可贵的是对教育的思考。我们往往都是这样,一线老师光知道教学,从来不去思考,我为什么教,怎样教更好,更不要说对自己的规划设计了。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他曾经的一个语文老师讲课总是先讲课文意思,然后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十几年后他毕业了,去听他的课,还是那样,并且很多老师都是那样教的。
是自己的特点难改还是不愿意改变呢?我想可能是不愿意改变,或者压根就没想着去改变,一个教学模式教了一辈子。那这是不是风格呢?这应该不算,这只能是自己的特别,风格还应该是思想的沉淀,有自己想法,有内涵的特点才应该叫风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才是风格形成的关键。我印象最深的是都娟老师的报告,她的题目是(教室里装不下学生的梦想),她总是和学生一起疯狂地把生物课搬到任何一个有生命的地方。听了她的报告,我才知道原来生物课堂这么有意思,原来生物也可以这样教,这样的课题应该是学生喜欢,老师期待的课堂的样子吧。生物在中学是一门副课,大部分老师也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教,把一些知识点给学生讲讲就过去了。而都老师却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她的风格是显而易见的与众不同。
风格,最初都是在模仿,只是有的人模仿别人的路上迷失了自己,有的人模仿别人却超越了别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