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邻居闲聊了一会,感触颇多,尤其惭愧自己年轻许多,虽孜孜不倦追随着无为而治的简单父母经,却甩不掉传统的育儿姿态。
邻居家的独子今年刚考上大学,上周拿到驾照,昨天就开着他家的宝马载着同学去郊游烧烤了。我很赞赏邻居对孩子的支持,也很好奇如何在支持和担忧中权衡,邻居笑答“不给他车,他会找他哥借,借不到还可以扫码租车,反正是拦不住的。至于说担心,上次儿子开车出门,我跟着上车,谁曾想儿子说:妈,你要一辈子跟着我开车吗?”是啊,多么朴实的道理: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家长的庇护,无论你准备好了没有。
邻居夸我说教孩子教得好,说她当年很早就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全托了,后来对孩子也没有表示太高的期望值,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一切顺其自然。自省一下,我为什么要“使劲培养”孩子?是自命不凡觉得孩子天赋异禀,觉得不能暴殄天物?还是自己的前半生蹉跎浪费了,不想孩子重蹈覆辙?还是美其名曰引导孩子在“STEAM”的洪流中,习得适应时代的技能?
我曾把书里看到的一句话珍视为育儿的最高境界:“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我时常用来内观自省的标尺——我快乐吗?我有没有对社会产生价值呢?,除此之外,名利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当然也用不着酸溜溜假装摒弃。以我现在的阅历去理解快乐,就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孩子也一样,当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是自带光环的:专注、创造力、想象力,所有成人绞尽脑汁想要“培养”的那些。我要做的就是提供给适合他年龄的环境,就像养花一样:即便是在家里养一个盆栽,也需要根据花的特性选择阳光、温度更适合它的位置。然而现在的育儿大环境,很容易让人迷失,知识的快速迭代让我们自身都岌岌可危,泛滥的专家大神又到处贩卖焦虑,家长们人云亦云地左右摇摆,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本就没有定性的内心。
我不能用一种令人不快乐的方式教孩子寻找快乐,我想应该换一种思维:让孩子保持快乐!为孩子提供快乐成长的土壤,不去刻意修剪整形,让他的枝条肆意伸张,最后应当砸碎盆栽的禁锢让他融入自然的园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