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梁实秋认为,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是最令人“低徊”的状态。

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隐藏着无限佳趣。

绽放的花朵,美则美矣,但一览无余,终归少了些回味。只有含苞待放的时候,蕴藏着力量,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

同样,酒可以满饮,但却不如小酌来的舒畅。

因为醉酒,可不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醉酒的经历,酒后失言、失态的不在少数,不是酒量不好,而是不能自已,生生从道貌岸然变成了不可一世。当众撒疯骂座的、戏谑讥讽的、丑态百出的……

如果说酒后无德,只是对身边人的心理造成了困扰,那么喝醉后的伤身、伤肝,则是典型的“活该”了。

 “饮酒醉,最为丑”。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圣人古训。可见古人很早便对“醉酒”有着深刻的认识,还将这种理念植入到了启蒙教育中,在潜意识中灌输孺子童生要“饮酒有度”。到现在,却变成了“不喝完就看不起我”的酒桌文化,文化被篡改,怎好意思说传承?

微醺时,发现另一个自己。

饮酒适度,切忌酩酊大醉,以微醺为最佳状态。

酒让人麻木,也能让人清醒。微醺之时,神经在酒精的刺激下,变得异常活跃,很多掩藏在平日里的言语借此表达,埋藏在内心里的情感被激发,这时候的酒,像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心思。

最重要的,好的酒在微醺时,不会增加身体负担,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


微醺在于“有度”。曾经和一位酒友聊天时,他的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一个人应该做到能与人同流,但绝不要合污”。

细细想想,颇有道理。为人处世谦和谨慎,合群顺势,但同时必须得有原则和底线。原则不可突破,底线更不可僭越。既要在为人谦和的“同流”过程中合群仁善,也要善于把控自己,做个有节度,善于控制欲望,能正确甄别是非曲直,活出真我风采。这或许就是孔老夫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微言大义吧。

观照有度,微醺之美。


观照品牌创立之初,就把“有度”作为公司的标尺。不狂醉于人,不贪杯于己,观照内心,有情有度,这样的原则我们一直在坚守。

为了倡导健康的饮酒的观念,观照国内首创330ml酱酒轻量瓶,用产品引导人们饮酒有度,希望酒友在微醺时刻能找到一处情感共鸣。

爱酒,不是烂醉如泥,而是细品,感受生活另一番滋味。

来一杯观照,满杯为礼,不溢为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