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我是个很害怕被别人发现的人,所以总是想尽办法躲开人群能够看到的中心。
上学的时候我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因为老师每个月就会重新分配座位,我是个慢热至极的人,好不容易适应了前后左右同学的接触节奏,陌生感才减少那么一丁半点,结果又要来一盘新的洗牌了。
终于到了大学里,我永远是坐在教室里最后排的那一个人,这样会让我有一种安全感,纵观前排,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我可以选择性的关注那些我感兴趣的同学的背影,以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而且凑巧的是,他们居然都没有发现我在做着一切呢!
第一份工作,每次开会的时候我总是挑里会议室门口最近的座位,或者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一是为了方便自己掌控整个会场的节奏感,二是看其他同事发言的时候,我可以一一记在心里,然后慢慢变成自己的技巧储备。
我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去到哪里都喜欢带一个笔记本,出门的时候背包里会备着小本子,开会的时候就一个大本子,不会照抄听到的每一句话,只会记下那些让我感兴趣,以及属于我软肋上的部分,有时候即使是最简单的部门例会,我也喜欢在本子上随便写写画画些什么。
有笔有纸在手,心里不慌。
前阵子我的家人来了深圳,我陪同他们一起游玩了十多天的时间,然后把他们送了回去,这几天夜里在整理那段时间的照片,挑了几百张出来,今天去照相馆把照片洗了出来,然后买了几个相册,把照片按照游玩的场景一一排列。
照片馆的老板跟我很熟,看见我拿着U盘来,笑眯眯的问我,这次又是几个文件夹呀?
我说有五个。
我从去年的时候开始做了一件事,我把自己到深圳这些年的照片整理出来,去照相馆洗出来放进相册,过年的时候带回去给了我爸妈。
一开始我没在意,然后是清明节回家的时候,看见相册一直放在客厅的沙发上。
我妈说,那是你爸,他每天看完新闻联播跟天气预报,就要翻看一下你的这本相册。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也给了他们这般慰藉。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会定期的整理一些照片,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洗一些照片出来,然后把家里的相册一点点地装满。
这次也是一样,只是因为来了好几个阿姨跟姐姐,于是要把相片整理出几份,然后一一给他们寄回去。
昨天夜里跟我在上海的闺蜜W姑娘聊天,我们是大学里结识,然后慢慢升级为闺蜜的,我翻看自己手机的相册,有一瞬间我突然心慌了起来,因为我发现我们这么多年的友情下来,除了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去乌镇游玩,在此之前的这么些年里,我们竟然没有一张合照!
我努力的想去想起大学校园里她的样子,却发现都是朦胧的一片模糊回忆。
我开始恐慌,于是给她留言,家里停电了,翻看去乌镇旅行的照片,觉得恍惚之间很是幸运,可也有些遗憾,因为在我们在相识的年华里,竟然没有一丁点可以拿出来唤醒回忆的相册。
W姑娘回复了,我也发现了,我跟我爱的人儿们,合照都太少太少,少到几乎没有,往后的日子里,一定要开始慢慢把这一切补上。
嗯,此生未完,此生未晚。
我在广州的闺蜜L小姐,每个周末在家都会给自己犒劳一顿家常菜,桌布是时尚编辑樱桃小姐的摄影师先生私人定制的,一个人她要吃上四五道菜,每一个盛菜的盘子各不相同,都是她去一家家小店里淘回来的。
饭菜出锅,她会拍个美图,然后打开音乐,开始一人食。
我的同事YOYO小姐是个极度甜品控,她的原则是每个星期一定要吃上一份提拉米苏或者是马卡龙,不搭配任何咖啡或者茶饮,就这么一口口的吞下去,然后满意至极。
那种场面连我这个爱甜食的人来说也会发腻,她竟然就这么坚持了三五年的时间。
遇上每个月底工作量最大的时候,YOYO小姐就像一个来了半个月大姨妈还没停的包租婆,周围人有任何一点动静,都能让她被修图修吐的压抑瞬间爆发出来,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到楼下的麦当劳,给她捎上一个香芋派芒果派外加麦旋风,那就什么事都能解决了。
对了,YOYO还是个爱美的姑娘,每个月会做一次指甲,换各种颜色,如果觉得做的不好看可能过个几天她又吵着要去卸掉。
我总是笑她太矫情,她每次都是理直气壮的回答我,我这双手一天八小时以上的时间都在键盘上作图,时时刻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要是我心情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如此借口,我也是无言以对了。
七堇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写作者,初识她是从那本《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开始,那也应该算是我青春里接触的第一本疼痛小说系列吧,总之很是喜欢,但是就在前些天我看到她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她也曾经有过抑郁症的岁月。
她不想吃药,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这是心理疾病,可以在心理上调节自己,后来的日子里,她试着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期待着在这份工作中能让自己的心情分散出来,以此来缓解内在紧绷那部分状态。
的确,工作之后,抑郁症渐渐变好了,但是时间也被挤得所剩无几,甚至连之前写作的时间都没有了,于是她又开始想着,要是自己当初就着性子不去工作,是不是现在也能很是清闲?哪至于要像现在这般忙得四脚朝天?
当然,时光总是回不去的,我们不可能拿当前的状态,再去倒推回过去自己要是当初做出了另外一个选择,那么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来日方长,可是我们终究只能选择千万条路当中的其中一条,然后勇往直前的前进,再也不想回头。
夜里洗澡的时候,喜欢打开自己收藏的经典粤语系列,这段时间最爱的是许冠杰那首《浪子心声》,几许有共享荣华,檐畔水滴不分差,无知井里蛙,徙望添声价。
每次他唱到那一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这一天的浮躁跟不安都会平静下来,这种感觉很奇妙,说不上任何的鸡血励志或者人生指导,或者不过是我心里的答案,恰好有人帮我说出来罢了。
前几天,闺蜜团里提议,每个夜晚抛出一个话题,然后大家发表意见,看看有什么可以值得借鉴的部分,这件事情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有设想过。
当年的我提议宿舍的女生们睡前可以讨论一个话题,激发一下彼此的头脑碰撞,结果这个事项没坚持多久,加上当年彼此都不够成熟,很多话题的讨论最后会往很窄,甚至一个很极端的方向去,结果总是不欢而散。
这辈子,有个人愿意跟你坦诚的探讨一下价值观跟世界观的事情,这场讨论跟你的外在,你的工作,你的收入,你的成长经历无关,纯粹一场认识与消化一件事情的认知碰撞,遇上这样的人,也要算得上是“命里有时终须有”了。
以前我总是骂我的大学好友丹丹,当然这种骂也是一种无意的开玩笑,她是个很作的姑娘,因为喜欢某一部电影,会去把所有同类型的电影都研究上一遍;喜欢上小众的音乐,总是想办法去校外的酒吧里泡着,勾搭台上一圈演唱的乐队,然后向他们请教打架子鼓的技巧。
我唠叨了她四年,你这个无聊的女人。
她每每总是回我一句,我乐意。
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我混一些论坛也混一些分享会,全民都在讨论着要没事找事,要么是建立一个打卡基金,每天要自己早起报道;要么是每个周末要跟好友组织一场郊游,离开当下呆腻的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美其名曰,这也是一场旅行。
我不是个爱凑热闹的人,我只是在自己熟悉的朋友交际圈里是个活跃的女神经,但是我期待并且开始接受这一个形式,因为我开始发现,那些每天把自己活得热热闹闹的人儿,大部分也都是性格很不错的人儿,即使说不上有多么大的人格魅力,但是接触起来至少会让人舒服,这或许也是正能量磁场吸引的一种吧。
我有个女生朋友,每次恋爱遇上挫折的时候,就会去翻鸡汤大神陆琪的微博,看他写的大段大段鸡汤,自己一个人哭啊哭。
以前的我总会劝说她,你不要代入感这么强了好嘛!人家说的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治愈系语句二十条的反复加工罢了。
女友总会反驳我,我也不是这么矫情的人,但是你别忘了,人都有累的时候,我一帆风顺的时候也会对这些陆琪脑残粉嗤之以鼻,可是等到我自己失恋了,我找不到发泄的去处,我就想找几句戳心的句子,然后好好的哭一场,这样也有错么?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有人正在失恋,正在失业,也有人考试考砸了,还有人正在痛苦的婚姻中挣扎……因为存在,所以与其把这些痛苦埋藏在心里挤压成抑郁,还不如找一个出口让自己有所慰藉一阵要来的好。
以前我瞧不起那些矫情的人,我也害怕被别人说是矫情,于是我给身边人的评价印象就是,达达令你心事太重了!
以前患过很严重的失眠症,尽管L小姐会开玩笑说,得了一种叫很晚也不想睡觉的病怎么办?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一旦这种状态出现了病态,那必定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了,读书,跑步,做饭,逛街以及码字,总之就是慢慢走出来了,有天读到冯仑的文字,他说没有方向是最大的恐惧,你走路时只要心跳是跟你的步幅是一致的,人就不会觉得累,甚至可以边走边睡。
我想,没有方向感,就应该是我夜夜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最大原因所在吧,如今的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克服了迷茫这一点,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经开始接受自己神经质这一部分,并且开始规划自己的方向,所以即使我如今依旧偶尔失眠,但是我的确做到了心跳跟步伐有些一致了。
有很多人给我留言,问我每天码字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有天夜里看到一个姑娘给我留言,她说这是我第二次给你说这句话了,认识你愈久,愈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
诚惶诚恐的另一面,我所能表达的是,码字的过程,除了记录我本身的思考以外,我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角落里,很多人跟我是感同身受的,我没有资格拯救别人,但是一旦你发现有人与你同在,这种力量会惊人的强大。
也就是说,没有这些文字记录的琐碎念叨,我也能活得下去,但是如今有了这个文字陪伴的状态,我就觉得自己自己再也不能丢失这部分了。
还有人给我提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希望在我这里得到解答,作为一个学新闻出身的人,说实话我本来是应该期待着每天都有大事件出现的,最好是唯恐天下不乱更好,可是我发现自己竟然离这条思考角度越来越远了。
我一样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大事,也一样会因为一些民生跟社会问题无可奈何,遇上一些恶劣新闻事件的时候,我也很心里咬牙切齿要把犯罪的人关进大牢,甚至是狠狠整治一顿,可是另一方面我明白的是,一切的终归根本问题是深层面而复杂的,我们不能任由自己的情绪去被他人,或者是大部分人的意志所给控制了。
闹哄哄的大事来临之前,先站在第三者的视角问问自己,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可取的呢?
《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记者易立竞做了一档访谈节目叫《易时间》,有一次采访了柯蓝,柯蓝透露说目前正在投资拍摄有关打工子女的记录片,她不会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也不为任何人发声。
我最喜欢的,是柯蓝说的那一段:自己不会称呼这些人为“弱势群体”,因为不喜欢用这样的词汇去侧面说明自己所做的事。
在她眼里,无论是事业还是公益,都需要远离主流大众,警惕所有的热情和关注。
这场冷静的对话采访,让我看得很是过瘾,可是看到视频下面大部分人的言论,都是觉得这一切都是杯水车薪,更有人评论说柯蓝早就已经不红了,没有必要讨好大众来获得人气。
我不去评价公益这个角度的事情,我想从柯蓝个人自身入手,一如既往的是我秉持的那个价值观,我们来这世上一场,每个人每个阶段的状态不一样,我们没有资格拿自己的言论跟态度去绑架别人,而且重要的是,年过四十的人难道就没有资格探讨规划人生这件事情了吗?
对我而言,最怕的不是知道了人生本来就是前路漫漫,而是明明知道了一生到头来不过就是一场归去来,于是就找借口让自己这么将就着过下去就算了。
我朋友圈里的一个姐姐,前几个月跟自己的老公,还有不到两岁的女儿,开始了一场环游中国80天的旅行,她在微信上直播自己每一天看到的风景,偶尔还有大草原上或者是雨后彩虹的小视频,每到一个地方也会寄出一堆明信片给大家。
32岁那一年,她做到了一家知名汽车品牌全国第一的市场部负责人,34岁得到了一个女儿,于是36岁这一年,她开始想着要去做些什么了。
辞职去旅行,而且是带着全家,放在中国大部分普通的工薪阶层都是遥远的事情,可是就在我码字的这几个月里,上周五是她旅行的第81天,她已经回来了,然后写了一句话,“无论出发还是回来,都是为了成为这样的人:外表平静如水,内心坚定如山。”
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变,可是对于她而言却有太多的收获,我一直记得七月份的某一天,她站在青海湖边的那张照片,水天一色相接,照片的配文是,当你知道生命不能永生,就再也无法过那种庸庸碌碌的日子。
我越发的敬佩这些没事找事,平凡的日子里给自己找麻烦的人了。
前段时间有人给我推荐一个APP,结果我发现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我看了一眼APP的slogan:这里有很酷的女孩,她们洒脱、富有个性、区区小事也全力以赴。
于是写了我的申请注册邀请码理由:你们不就是要很ZUO的女孩嘛?我就是啊!
第二天收到邮件,申请通过了,进去游玩,果然都是一类奇葩,女生除了包包除了衣服,也有更多的人生事项需要探讨,很多芝麻绿豆的小事在这里竟然也能长篇大论分析得头头是道,简直是让我眼界大开。
如今的我,再也不会害怕别人对我挑三拣四,或者任何评论了,也更不会计较别人因为对我的矫情而嗤之以鼻,遇上价值观不同的碰撞,我从来不会试着去说服别人,我不是议员,我不是辩手,我不需要别人认同我,然后换来人生一场场事项的投票。
这一切的最大底气,并不在于我有多强大的内心,而是我会在心里告诉那个人,你不知道的是,为了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这样的人儿,想办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唯有时间不可逆,也唯有经历不可重塑。
那些生活里斤斤计较的的人儿,期待着你们在不影响别人,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永远生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