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了约40%。有天突然觉得有目的的读书读资料已经够够的了,每天可以总结很多小确丧......于是准备毫无目的地来一本看上去有满满当当的小确幸的书,奢侈地把焦虑暂时放一放。
先来一件作者与孩子的事情:
…太阳照在她的新裙子上,她抬起头说“妈妈,你看太阳出来了。太阳照在我身上了,太阳看到我了,这就表示太阳觉得我很美。”我觉得很好玩,就说:“是这样的吗?那如果太阳被乌云遮住了是不是就表示太阳觉得你不美了。”她说:“不是呀,不是这样的。”我说:“那是怎么样的呀?”她说:“如果太阳被乌云遮住了,那表示乌云觉得我很美呀。”
手机正好随手调到了这一页,翻到这个故事,就决定这本书我要看一看了。
作者对文艺、对生活的态度也没有多新鲜、角度多不同,我觉得我们大多数女人(女人胚子里都是浪漫的,男人胚子里都是小孩子---沃•自基硕德)都有这一面,只不过有时候被移到了后一图层,或者暂时马赛克了。时不时翻翻这样的书,提醒自己“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抬头看见月亮”,也还蛮有仪式感的。
John Keating在电影《死亡诗社》中说:“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只是部分同意,哈哈哈)
以下是读到现在的一些分类摘抄(部分有一丢丢改动)
^作者所理解的文艺,是“脚踏实地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忘记抬头仰望天空,是能发现微小细节里那些美的瞬间,是不与庸常生活妥协的离地一厘米的飞翔。”
^人有魅力往往是从她忘记外表那一刻开始的。
^真正的美是:“她很美,并且对自己的美浑然不觉。”(p.s.这就是我对美丽姑娘的定义。。。真该把自己这些乱七八糟的小总结小理论写成书)
^好的作品都是天然的无我的,工匠通过自然的意志来制作器具,把自我深入到生活之中,放弃了个性,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谦卑的美。最奇怪的说法就是有人表扬一个东西“很有设计感”。好的设计应该是看不见设计的,没有执着,没有“请理解我在做什么”的焦虑。
^反观我的没什么文化的父母,他们什么也没做,除了爱。
^房子是租来的,生活却是自己的。就算是去住酒店,只要有时间我就回去买束花插在酒店里。不能说因为这个东西是暂时的,你就不爱你这一天的生活,人生不就是每一天每一刻构成的吗?
^最好的休息是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而不是睡觉(当然基本的睡眠时间还是要保证的)。必须要强调“转换”这两个字,比如写字的时间久了,起身做家务就是休息。而重要的是,不管做任何事,都对当下正在做的那件事保持专注,不要带孩子的时候想着工作没完成,写PPT的时候焦虑晚上家里来客人了吃什么......那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当然会把自己搞得很累。
^你得承认,有的时候,我们的疲劳主要来自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让生活丰富起来,也许是治疗疲惫的好办法呢。
^你做出一个选择,然后为了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你拼尽全力,最后你果然对了。这个逻辑的意思其实是说:这世上没有一个选择是错的,而是要看你做出选择之后做了什么,而已。
^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却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就只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以后依然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马尔克斯
这次先写到这,最后,“愿桥都坚固,隧道光明。”——塔朗吉《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