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付费训练营课程中,我接触到了“心流”。这是一个近年来比较“红”的心理学理论。
心流(flow),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可以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充满积极的反馈,让你享受这个过程,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心流理论有一个特别好用的“八区间模型图”,帮助我们去理解和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中高难度的挑战匹配中高难度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谓”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
而斯蒂芬·盖斯的新书《弹性习惯》所提倡的策略,就和心流理论有相似之处。弹性习惯,就是以灵活性的策略,去实现不同情景中自身能力和挑战的匹配,从而使你养成目标习惯、改变生活。
01 从“微习惯”谈起
作者斯蒂芬·盖斯,也就是被译成21种语言的畅销书《微习惯》作者。弹性习惯,可以看成是“微习惯”的2.0版本,是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基础上的一次大规模升级。 所以,让我们从“微习惯”开始谈起。
1.1 微习惯的优点
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微习惯的优点在于,强迫自己每天实施1-4个“小得不可思议”的行动——每天做一个俯卧撑、起床后喝一杯水,从而帮你做到”长期坚持“,最终形成改变。微习惯,不需要过度依赖动力和意志力,不太会引起内心抵触和羞耻感。
1.2 微习惯的不足
你了解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局限,任何“一刀切”的计划都不可能更了解你。
如果,你的目标过于简单,不能匹配你的能力,容易进入心流八区间的“低挑战、高技能”区;这样会带来厌倦感,而没有完成目标的满足感。你可以提高了目标的挑战度,以匹配你的高技能,但当你遇到突发事件或者身体状态不允许的时候,你便无法完成目标,容易形成焦虑感。
就拿运动瘦身而说,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是容易坚持的,但可能一周之后,你就会觉得无聊,因为太简单了,因为很难看到成效。每天做30分钟高强度运动,你可能会从肌肉的酸痛中得到满足感,但是加班、出差、身体不适等原因,就让你无法坚持或者消耗过多能量,引发挫败感和反抗。
我们的生活是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的,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习惯变得僵化而脆弱。
02 “弹性习惯”的诞生
弹性不仅能增强灵活性,还能提高对压力的适应性。
弹性习惯,可以灵活地应对逆境,可以即时调整,可以看到更多的机会,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提升自由感。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两大“新武器”——横向灵活性和纵向灵活性。
2.1 横向灵活性
横向灵活性意味着你有多种方法来达到一个目标,甚至可以选择随时改变目标。
依然依运动瘦身为例,你可以在通勤途中选择一段快速步行,也可以选择午休时间去健身房运动,或者睡前完成一次瑜伽拉伸。
横向灵活性,使多个不同的内容可以相互替换,去实现同一个目标,减少了行动的枯燥性,也可以配合你自身不同的状态和时间安排需求,让你更好的达到目标。
我女儿的小学,是需要每天跳绳打卡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多做运动。虽然,每天只要求3个1分钟计时跳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很枯燥,一段时间后,她便产生逆反的情绪,不想去跳绳讨厌跳绳,这势必影响她跳绳的状态,1分钟内跳的个数大大下降。
后来,我们做了调整。如果她有其他运动项目,比如滑冰课,那么那天就不用跳绳;或者她可以选择不跳绳而完成其他体能训练,比如开合跳、往返跑、波比跳。其实这些运动的时间和强度都不比跳绳弱,但因为增加了灵活性,女儿对于每天的运动没有了抵触情绪。虽然跳绳练的比之前少了,但跳绳成绩能稳步提升。
2.2 纵向灵活性
完全的纵向灵活性将允许我们直观地选择现在最想追求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知道追求目标的各个动力阶段都在什么时候。
还是运动瘦身,纵向灵活性之下,你去健身房运动可以是5分钟、20分钟,或者60分钟。
纵向灵活性,混合了小、中、大三种目标。小目标,易于坚持,但不易让人产生进步感;大目标可以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充满完成满足感,但令人望而生畏难、以坚持的;而中目标处于两者之间,开始时不太困难,有适度满足感,但没有那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就比如我阅读之后输出文字这件事情。大目标是完成千字以上的书评,这的确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我没有如此强大的脑力以及日常熬夜的时间和体力,不可能每天完成千字书评。那我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写100-300字的短书评;甚至就是完成最小的目标,完成一条阅读的摘抄。这样的安排,让我既养成了阅读输出的习惯,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感、成就感,这又让我更能坚持下去。
完美的计划,通常会完美的失败。——梁文道 2019年混沌大学创新演讲
弹性习惯保留了微习惯的好处,可以应对多变的生活,还加入了强大的激励性动机。弹性习惯,以其灵活性适应当下的技能和习惯水平,也让我们更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获得充实感和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