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路上,89.5的广播电台里,一位女主播正在采访一位5岁的小姑娘,因为明天是母亲节,主播采访小姑娘:“你觉得你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小姑娘:“我妈妈很爱我,经常给我买好吃的,美丽的衣服,还有玩具,但是我犯错的时候,妈妈就会请我吃‘皮带炒肉丝’”
主播大笑:“哦,那 你是不是很怕妈妈”
小姑娘:“恩,犯错的时候就会很害怕妈妈生气”
主播:“那妈妈请你吃“皮带炒肉丝”是不是为你好呀?希望你下次不再犯错”?
小姑娘:“是的,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所以我还是很爱我妈妈”
主播继续发笑:“那你以后还敢吃炒肉丝这类的菜吗?”
小姑娘说:不敢吃…..
听到这里,心口一阵发紧,小姑娘天真而弱弱的声音让我心疼,多少父母都是带着这样的“不能犯错,犯错接受惩罚是为你好”的观念在养育孩子啊!
谈谈犯错,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会犯错,而这些错,有时真的就是错了吗?
有些孩子嘴巴很甜,见到谁都会喊,而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喊人,大人会认为:这孩子不懂事,没有礼貌,见人都不叫。孩子更加害怕,躲在父母背后
孩子在厨房用各种调料制作他想要的“食物”,全神贯注,当然也会把厨房弄得不堪入目,甚至会打破一个碗,大人来了:“看你在瞎搞什么,看你把厨房弄得,衣服都脏了,赶紧出去”孩子很惶恐,赶紧出去了。
早上上学,孩子非要穿另外一双一时间找不到的小皮鞋,而快要迟到了,大人怒吼:“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快迟到了,怎么这么犟,非要穿那个鞋子干嘛,都被我们惯坏了”。就这样孩子带着眼泪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
这些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很小的孩子不愿意喊人,直接归为礼貌问题,会喊人的孩子才懂事,懂事了呢?才招人喜欢?这样大人才有面子。“喏喏,你们家孩子真懂事,嘴真甜”。不会喊人的孩子呢,心里想:为什么要叫这个人“叔叔”“阿姨”?我不认识他啊,为什么要喊他,我先看看他,也许他是爸妈说的“陌生人”,大人们真假,到一起就像很熟似的,背后又说他坏话….哼,我喜欢那个人我就抱抱他,不一定要喊他啊
孩子正在厨房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个黑的调料是酸酸的,这个白色的不是糖吗?怎么咸咸的,这个瓶子里的水和这个瓶子里的混合在一起,原来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哦,这些面粉遇到水可以像彩泥一样捏起来,太好玩了,妈妈炒菜的时候放了这个很好吃,我来尝尝,已经忘了胳膊旁边刚才放了一个碗,手一动,碗掉地上碎了,额,怎么这个碗掉地上会碎掉呢?声音还这么大,孩子依旧在思考着……看到如此场面,大人会惊呼:赶紧出去,瞧你把厨房弄得,以后不准再来厨房了,呀呀,衣服全脏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某天早上,孩子想穿上那双小皮鞋,也许昨天她和小闺蜜约好了,今天她们都要穿小皮鞋上学,哦,也有可能她觉得今天这个衣服和小皮鞋才更搭配,还有可能情况,上次她穿这双鞋子在游戏中获得了一个小勋章,而今天她们又要玩这个游戏了…….
犯错,有很多错从何而来?
而犯错之后大人一般会告诉孩子“我这都是为你好”,所有正大光明的惩罚背后都藏着一颗“我为你好你不能怪我”的心,这是对孩子的情感绑架。孩子渐渐发现:我不能按照我的本意做事情,如果做了爸妈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会生气,而他们也是为我好,我更不能惹他们生气啦,我要学会喊人,我不去厨房捣乱,爸妈让我穿什么就穿什么。如果我不这样做,爸妈也就不爱我了!对弱小天真的孩子来说,爸妈的爱是他的全部世界,犯错会失去这些。
仔细想想,我们一直都会害怕着什么,对未知的恐惧,不敢改变原有的生活,即使有多么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依然要做下去,不能改变,不敢前行。偶尔犯错了会出现严重的自责,这份自责的背后是否是我“一旦犯错,我就不被认可,别人会说我什么”的恐慌,说到底,成长环境中形成的观念影响了一辈子,让我们战战兢兢,不敢犯错的活着,因为不犯错才可以让我得到认可,才可以让我得到爱和安全。
广播里的小姑娘依然用天真的声音和主播说:“妈妈,我很爱你,祝你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