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已是年末。岁月悄悄,掠过发梢。
我们,又再一次踏上去村里的路。
背上行囊,轻车熟路地踏上“结亲周”的节奏,奔向村里亲戚的家中。
村里的夜,星星明亮,寂静无声,思绪蔓延,我想起了那部正在热映的电影《芳华》。
不同的人看《芳华》,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动容于情怀,有人动容于人性,有人动容于阶层,而我则动容于青春。
此刻,我住在村里,想起了电影中默默用手背轻轻擦去眼泪的人,想起了留在最后一起唱着《绒花》的人,也想起了网络上的那一句影评:“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虚度光阴,他们在最坏的年代洗净铅华”。
是的,电影里的那段时间,恰是他们的芳华。
其实在新疆,又何尝不是一直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那一年,那么多的支边青年,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毅然走向远方,奔向新疆,青春和热血与岁月一起默默地留在这片土地。电影《芳华》一定也让他们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咫尺芳华,彷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人生之路漫漫,他们也许和刘峰一样,善良而执着,那年初遇恋爱的萌动,那段飘然已过的疯狂岁月,可是这一杯芳华浊酒,能够一饮诉尽的?谁也没想到,这一来,就是一辈子,就把这根扎在了戈壁荒滩。曾经的彷徨和犹豫、奋斗和拼博,随着芳华的年纪一起留在了边疆。
而今天,在新疆工作着的我们,不论是疆二代、疆三代,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新疆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声召唤,奔向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梁家河”——去农村。
在最需要的地方,和那里的人结为亲戚。
在亲戚的村,在老乡的家,我和很多其他的新疆青年一样,带着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执念和梦想,似乎努力地要写一首热血又柔和的短诗,去留下一生无法忘却的经历。
这几天,所悟所感,清浅点墨间,如水晕散开。
细细回味,无论是谁,结亲住村之前,总有无数设想,比如关于饮食、关于冷暖、关于卫生、关于语言、关于安全,甚至关于跳蚤。
然而,从住下的那一天起,你一定会在张开臂膀紧紧地拥抱中,在伸出双手接过那一碗奶茶时,在孩子们那清澈的眸子里,在老人们慈祥有爱的笑容里,在其乐融融地一起吃馕、吃抓饭和包饺子中,逐渐放下那份复杂和忐忑。
我更愿意把村里这些日子所有的帮助、宣讲和交流,当做是彼此的倾听、交融和略显短暂、仓促的爱。
这是我们给芳华的注脚,也一定是我们完整青春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在想,时代需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必须这样做。
正如七堇年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里写到: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青春无你,何以为青春。
不论是正处芳华,还是青春犹在,这岁月壮丽之画,初心使命,应有万笔挥毫。
到那时,你我再抓住青春的尾巴独品春去秋来,再笑看那夕阳西下,向上苍嚎上一句:青春永驻年华,何惧刹那芳华!
没有人能永远处于青春,但永远有正处于青春的人。
属于他们那代人的芳华已逝,而我们这代人的芳华仍在继续。
愿我们:青春永驻,如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