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65
《佛陀传》有一个情节,是一位婴儿夭折的母亲被引导找到释迦牟尼求复生之法。他回复,可以。先去找一户人家借一颗芥菜籽,但要家里从没人去世过的。
这位母亲边哭边问,边找边摇头。最后自己放下了婴儿。回去找释迦牟尼,他说,孩子活在你心里!真相是谁都会死,但直接告诉你,却一定听不进去。
真理一直存在,像月亮,变化又循环。只是,没有什么体验的话,就没有那个触角,就看不见。
之前总会听到佛教经典说法:一切皆空。感觉太消极,避世。但其实,虚空是丰富的呀!像大自然,天空。为虚空,又包容一切,其实是充满生命力的。
今天在情绪群里听到Jason说,佛法是高级心理学。觉得哈哈哈,就是的。其实很多解释我们日常都在运用,都很科学。
了解了,才有认识!听到的道理,因为对自己没用,也就相当于没有,不产生力量!当你因为生活或经历,有了体验,那些道理、真理才拥有生命力。
之前自己总爱说,想多一点体验和感受。但又觉得自己不够积极,净整这些没用的。但体验和感受真的就是力量啊!而且是最有说服力的力量。同理,自己感觉社群学习很有用,不正是因为有真实的体验,真实的参与和互动在么!能直接触动生活变化!
悉达多说,我的法不是原则,是实践。我所有的都是我的感受。人人都可以链接自己的感受,所以学佛的核心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特别想哈哈哈笑,因为觉得从小佛被神化、符号化了。反倒失去了对人的帮助、指导作用。无所谓宣扬佛教还是什么,因为道理就在那,用自己的思考判断就好,不用刻意远离,刻意排斥,也不用极度迎合,陷入另一个“信仰”误区。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突然觉得,太正常了啊!依靠知道点道理就想影响人生?哪有那么简单。要影响也是通过实践啊。
为什么?为什么?因为没体验,内心不以它为指导啊。也就是咱们自己就没给道理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咋要求它过好人生呢。
知道道理,还容易陷入很多误区去了!
比如,太相信哪个道理了!用它判断对错,把其他不同的说法都排斥在外,拒绝再接受可能是变化了的新的更适合的道理。
比方反倒更傲慢了,更放不下面子了,觉得自己有知识的武装,得表现的比别人高明了。
犯白痴,出错了就无地自容了。这哪里是被知识赋能?是被知识限制了自己嘛!就像穿了一身珠宝外饰,行动不便,还得端着,好多事不能去好奇尝试。额,这不就是老公看到的我的心态么?觉得上学了,就得怎样。明明是给自己加了限制!
或者把道理当展示武器,迷上展示,忘了走路前进了。
就像《佛陀传》里因为被质疑辱骂而用展示法门去正名的比丘。他只是用展示反击,我感觉在现在社会,这样很有必要。展示才能带来关注,有关注才有机会。所以,要分享,要开放!
只是,自己内心要留意自己的目的。如果因自己的匮乏,通过展示尝到了甜头。反倒变成把展示当成目标了,就走歪了,等于又被“展示”绑架了。反倒会影响自己的前进。感觉自己前面有一段在群里分享笔记就有这个心态。忘了初心是帮助自己学习,却因为要分享乱了自己本来的节奏,增焦虑。
所以,对此,《佛陀传》里释迦牟尼才严令杜绝,防止大家走歪,为了修习可展示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法门而皈依佛。
初心是什么?本末倒置了,一定会增加烦恼,或被限制住了。
想到的,就去试试吧!体验最有说服力,让你在错来错去中抓住人生。对孩子是这样,对大人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