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期举行。为期一天半的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名师专家的课堂及讲座,在专注与懵懂间,我这块僵化的石头,竟如欢脱的绵羊在草原上飞快的奔腾。结合学情,愚以为,如下几种做法适合我们在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推进。
一、初步建立课程体系
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杨凤辉校长,在介绍阅读经验时提及名著阅读专人专教,阅读教学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讲座中,杨校长结合教学实际,让我们领略了完整课程体系的魅力。比如《红星照耀中国》课程设计:章节导读(展);故事讲述(讲);影片观赏(赏);人物小传(写)。比如《骆驼祥子》课程设计为比较式批注:品“京味”;评价式批注:写“小传”;质疑式批注:溯“本源”;补充式批注:读“新篇”。比如包利民作品课程设计:每日品一文;每周背两正;双周写一感;每月一活动。杨校长团队针对学期目标、不同的文体,读写结合,设计完整的课程。
杨校长提倡的这一理念对于我们来说,乍一听,振奋人心;静心思,似不切实际;细细想,却又有法可依。在杨校长的讲座中,其实我们会发现,他们推进的很多活动,我们在名著教学中也零零散散的涉及,比如“章节导读”“故事讲堂” “XX讲坛”等。在我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名著教学虽然不能专人专教,但教者可以把零散的想法,化散为整,为整本书教学制定完整的计划,尝试建立初步的课程体系。
二、着力推进师生共读
在研讨活动中,曹勇军教授从自身实践出发,谈读书课程的实施。讲座中提出三种模式的阅读,其中“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样的模式适合在苏北地区推进。定时、定章、读书、讨论、指导,水到渠成。在推进阅读时,课前针对特地章节的演讲,谈所得所悟。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对于学生来说,这可以使他们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多的求知欲。对于老师来说,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与深度,有助于下一专题的开展。
在推进阅读时,我们也可以学习曹教授的“提供学习清单”,其中学习清单既要涉及浅显情节又要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清单需要由浅入深。曹教授基本的教学思想,我现学现卖,也以《小王子》为例,提供学习清单:1.了解《小王子》的作者。2.小王子为何离开B612星球,他先后去了哪些星球,遇到哪些人,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3.小王子最终回到B612星球了吗?4.文中反复出现“大人们真奇怪”,作者为何要塑造奇怪的大人们?5.生活中,我们同时遇到玫瑰和狐狸,你愿意和谁做朋友,如何做朋友?我提供的学习清单努力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既关注到情节性问题,又关注到主题探究。当然学习清单伊始可以老师拟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可以自拟问题清单。
其实曹教授的“学习清单”说也是徐飞老师提及的问题驱动。诚然,“提问比回答更凸显人的智慧。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虽然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正是为了激发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研究者的需要,当学生的这种需要被激发,课内必读名著已经无法满足阅读的欲望时,“每人选读一本书”“每组选读一类书” 这两种模式可以适时展开。
三、学会多元展示性评价
在阅读评价机制中,考试是主流方式。每每考前复习,必有名著导读材料,名著习题训练。这样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无可厚非。然而阅读属于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曹教授提醒我们关注一张考卷时,更要关注多元展示性评价。曹教授重点推荐了读书笔记,其实读书笔记也可以针对不同文体设计不同模式,甚至鼓励学生创新读书笔记,进行读书笔记评比。
我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根据曹教授传达的理念,尝试着把评价反馈分为三大类:一为基础性反馈;二为评价性反馈;三为专题性反馈。基础性反馈即了解所读书目所讲内容以及前后勾连等,比如为《居里夫人传》建立人物关系表。评价性反馈即结合作者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做出反馈,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保尔的形象,或者我为冬妮娅平反等。而专题性反馈即读完整本书后老师或学生选取一个视点深入研究,比如《西游记》中的那些妖怪,《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等 。
而这些阅读反馈除了利用曹教授所提及的读书笔记的形式来呈现,我们也可以继续举行名著手抄报比赛,也可以名著改编话剧、漫画,经典片段朗诵,举办XX讲坛,XX辩论赛等。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学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元、展示性评价。
在活动的最后,主持人让在会的老师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全场无一人提问。其实并非我们学习的心不虔诚,而是学习后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最大敌人确实就是我们自己。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用徐飞老师的话就是“读了再说” 。真心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够“读了再说”,学了再说。最后化用德莱赛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教学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