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工程师的疲惫与挣扎:超时工作下的项目夭折,夜以继日的努力只为迎合投资人
随着AI的迅猛发展,硅谷的工程师们已被“内卷”的漩涡拖得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他们放弃了整个周末的休息,加班加点编写的代码,因为项目优先级降低而付诸东流。
为了超越竞争对手,他们竞相发布产品,速度成为唯一的追求。领导层频繁下达指令,但对项目的实际进展漠不关心。
为了赶制AI项目,未经培训和毫无经验的成员被匆忙拉入团队;与此同时,许多人在截止日期前疲于奔命,即使身边有技术专家,也鲜有机会向他们请教……
以上,正是生成式AI热潮下,硅谷大厂中正在上演的一幕幕荒诞剧。
“内卷”的恶性循环
AI领域的专家们经常匆忙开发新功能,但这些功能往往突然中止,转而应对其他AI项目的紧急需求。
一位亚马逊工程师透露,自己曾在没有错误检测的环境中,为新AI功能编写了数千行代码。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测试,代码极易出错,团队成员有时不得不在深夜相互沟通,修复AI软件问题。
在他看来,亚马逊的高层更注重形式上的“全面覆盖”,但在试图迅速复制微软和OpenAI的产品时,产品质量却难以保证。
对于这些深陷大厂“内耗”的AI工程师,人们就像仓鼠一样,为了追逐眼前的奶酪而疲于奔命,但始终无法逃脱这个无尽的循环。他们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没有休息的时间。
谷歌、微软工程师同样疲惫不堪
同样感到疲惫和不满的还有谷歌和微软的工程师们。他们时刻担心技术落后于竞争对手,因此必须迅速推出新工具。
AI项目进度不断加快,每个AI发布都争相抢在竞争对手之前。
以上并非某家公司的特例,而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
无论是工程师还是其他职位的员工都感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侧重于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和保持行业竞争力而非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为了追求开发速度,雇主们忽视了监控的影响以及AI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巨大的压力以及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他们普遍感到职业倦怠。
许多员工因无法忍受这种高压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而选择离开AI部门或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是的这就是生成式AI淘金热背后的真相。
为了在预计未来十年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科技公司正竞相开发各种聊天机器人、AI智能体和图像生成器并投入数十亿美元训练LLM。然而另一面却是疲惫不堪硅谷大厂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