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忆昔》

最近看了汪曾祺老师的《忆昔》,如获至宝,颇有感触。

其一:家庭影响。不管是《呼兰河传》,还是汪老的《忆昔》里的《自报家门》,都提到两位作者小时候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诗书的熏陶,诗书在幼小的心灵就扎了根。难怪孟母三迁,生活环境的确很重要。耳濡目染的都是好的,孩子们长大后也会有建树。

其二:作家都是杂家。人们都夸曹雪芹是建筑家、文学家等,通晓很多。汪老也是名副其实的杂家,既懂戏曲,又会画画,是集戏曲家、画家和作家为一身的杂家。当然还是一位美食家。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专业的常识,收获匪浅。

其三:文字朴实,敦厚。但饱含了浓浓的感情。里面记录生活中遇见的人,或熟识,或交情浅,都特点突出,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感动的是,他把一些生活中交集少的人记录下来,还提倡谁和他熟,好好写一写。真乃重情重义之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