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孤独,如歌的行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孤  独

如液体从毛孔渗透

如茫茫大海中的孤岛

如一片轻盈随风的羽毛

人海茫茫里一叶孤鸿的无奈

散落于高山之上空旷的苍凉


在行人匆匆的脚步下

在归乡人热切的眼眸里

在每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

像深秋的冷雨

下得细细碎碎风情无限

让看雨的人

心里生出几分悲凉

         (作于某日凄凉雨夜)

  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就会写这样的诗,谈到“孤独”的问题,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正缓缓回响在耳畔,可以结合起来讲讲了。

  首先说“孤独”,我并不认为那是一种多么凄绝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心境,甚至“孤独”这个词,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个贬义,你可以去享受它。是的,在静夜来临的时候,当万籁俱静之时,你可以听到一种来自心底的声音,这种声音不同于日常生活里你发出的声音,那是非常微弱的,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回响,那才是真正的你的声音,和别人的完全不同。在这种声音的指引下,你知道去哪里寻找那一条光明的出路,能让你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而那路上的风景,不是别人能够体会的,甚至是一种自足,所以“孤独”,所以成了一种了然于心,独立于形的状态。

 有人用“如歌的行板”来形容柴科夫斯基,这几乎成了他的代名词。王蒙在《行板如歌》里说,“柴科夫斯基最最令人着迷的是他的音乐的摇曳感。有多少悲哀也罢,有多少压抑也罢。他潇洒地摇曳着表现了出来,只剩下了美了。”孤独、寂寞、忧伤,若是一种心境,我想人人皆有,只是伟大的艺术家能把它表现得异常的美。即使悲怆,即使深沉,也洋溢着一种美,极致的美。

  听着《如歌的行板》,你可以感受到无奈的忧郁、曾经的美丽、深邃的感叹,一切的滋味都摇曳在单纯如水,深沉如雾的旋律里。这个曲子是柴科夫斯基于1869年夏,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忧伤的旋律,让人想到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想到那些宽厚的人民,想到那个泥水匠边哼着曲子边干活的神情。人生际遇,生活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滋味……一起涌来,据说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 

 “柴科夫斯基教给人的是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王蒙如是说。“人生是孤独的苦旅,我一直在唱爱与美的挽歌”有人如是说,是的,人生中苦难那么多,幸福那么少,忧愁那么多,快乐那么少,“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永远保持信心去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学会将那个孤独的自我放在一个更高的高山上,去鸟瞰那世间的纷纷扰扰,风吹来,雨打来,迎上去,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生活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苦难孤独也幻化成了美,成了阳光,可以普照一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中国, 如歌的行板。 老刘叫板, 老林逼反。 同走泥丸, 同越六盘。 山 山 山 ...
    爱评说阅读 4,661评论 0 2
  • 第6章 非语言沟通 6.1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非语言沟通至关重要拥有良好非语言沟通技巧者更有说服力,也在生活情境中...
    糯小米Romy阅读 9,146评论 0 50
  • 作者是是正话反说,副标题造极之世才是他的真心。因为文学艺术商业士大夫精神都不逊色于其他朝代。想起曾跟人聊过如果可以...
    安蓝Janet阅读 1,287评论 0 0
  • 谈谈孤独 看了南怀谨大师的精华语录, 印象最深就是"气度"和"孤独"二词。 "孤独"乃禅者"言语道断,冷暖自知"处...
    末落的贵族阅读 2,870评论 0 1
  • 今天早上5:00起床,5:20~5:45练习“永”字,如下: 晚上10:00~10:20练习赵孟頫先生,小楷书版,...
    ZHICHENGWUXI阅读 1,5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