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个人品牌是明星、大神的事,自己没有什么品牌。个人品牌不仅是拍广告出书,还有很多的形式。只要别人对你有认知,你就有个人品牌,只是大小、好坏的区别。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如果说你的知识、技能,是你的“产品”;那么个人品牌就是你这家企业的品牌价值。
一个只有技能没有品牌的人,也会陷入只会生产的低水平劳动陷阱。
当你觉得现在的生活一眼看到头时,正是破局的好时机。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话:“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
01 有个人品牌特殊好处
没有个人品牌的痛点:身价一般,仰慕别人很优秀,收入很难有指数型攀升
1. 身价一般→提高溢价
我们都知道褚橙,褚橙的确品相比一般的橙子好,但是也更贵。背后靠的是褚时健先生的人品和故事做担保。一个故事让橙子的品牌很快传播出去,省了很多广告费。
还有在国外买了不少 MADE IN CHINA 的东西的经历。这些产品在国内以极低的成本购买,加上品牌标签后,以十几倍的价格出售。因为这背后有品牌的价值。
同理,一个有个人品牌的设计师、咨询师的收费,一般是普通设计师的120%到150%。
有了个人品牌后,身价原本一般也会进行溢价,至少50%。
2. 高交易成本→低交易成本
一个专业负责的月嫂服务好一家后,得到一家的信任后,成功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通过这家的介绍,不用再通过中介之手,就能被介绍给更多的人。他的交易成本变低。
当你的个人品牌在少数人心目当中建立起来,积累了口碑。当他们的朋友有需要的时候,就会进行自动介绍。知道的人越多,中间不再需要通过主动出击,就能通过低成本进行个人价值的兑换。
3. 他人选择→选择他人的自由
起步阶段,通过自主出发去找客户,别人选择你与否是他人的权利,这个时候就是保证活下去。等到成熟阶段后,这个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客户。
不用非得和特定的人合作的自由,不用为钱而做的自由,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
而要拥有这三种选择的自由,需要个人品牌。
02 什么是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好处那么多,个人品牌到底有什么呢。
根据百度百科,个人品牌的释义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所传递的独特、鲜明、确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体。能够展现足以引起群体消费认知或消费模式改变的力量。具有整体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性。
更加简单的解释,根据字面含义其实就是“ 品质+名牌 ”。
1.品质:品质又分为品和质
品首先是进行个人品牌定位,也就是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有这样的前提才能有效树立起个人品牌。这回答的是你在哪条赛道?生产什么?满足了什么需求?
品要的是差异化竞争。很多人在一开始选品不正确,比如“互联网中最懂收纳,收纳圈中最懂互联网”的,看起来貌似很厉害,只是这条赛道是不存在的,要找收纳的会去互联网找吗?且互联网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位。这种差异化竞争只有差异,没有竞争。
质说的是你在这条赛道的排序如何?质量排第几?能不能持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
2. 名牌:名声+符号
这种品质在时间积累下会形成口碑,成为“名”。知道的人越多、出现的次数越多,你就会“爆得大名”。在你的名声中间, 有些复杂难以传递,有些则简单清晰不断传播,名声就浓缩成了一个符号,这就是”牌“的出现。它是心智、视觉的符号。
成龙刚去好莱坞拍戏时虽然有“名”但是没有“牌”,因为他被很多人知道,但是并不让人印象深刻,一直到成龙发明了自己的独特的标签“好玩的打”,他用大量的好玩的、杂耍式的动作,完全区分开了李小龙的简单利落的打击,成就了自己的名牌。
品-质-名-牌,需要强调的是,不要跳步。在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品类和优势时,直接大面积做出“名”的事,可能会适得其反。
综合上面的内容,品质名牌可以简化成下面的公式:价值 X 人数 X 频次 = 品牌。
小结:个人品牌就是找好赛道,做到够好,名声要噪,区分要好。
03 提供价值:个人标签
在个人价值体系=圈子X价值X特色中,你的价值显现出来,以至于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特色是价值的消费升级,你需要“削尖”你的价值,刺入别人的心智。
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每个人的大脑都像一块吸满水的海绵:只有挤掉已有的内容,才能吸收新的信息。麦肯锡有著名的电梯法则——假如在电梯里遇到老板,你能在30秒,也就是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说明白你在做什么吗?
如果给你10秒的时间,你能说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吗?
这个时代,个人品牌实在太大,最好的切入点是传递极其简单有效的信息:把个人品牌,也就是你的价值浓缩成个人标签。
而最重要的个人标签也只有一个。因为看着好像标签越多越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实际上,每个人每天要接触的信息量太大,多了就乱了,越多越记不住,最后就相当于没有。
所以,想要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把你的标签聚焦在一点上,让人一次记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他是生涯规划师,他家做生意的......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人们就会对他形成固有的印象,同时他自己也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尽量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心理学上叫做“标签效应”。
现在,请你轻轻的闭上眼睛,想象下你站在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你要如何来介绍你自己?也许你了解自己,你学的是物理专业,做的是管理工作,擅长营销策划,但你这些信息真正能让观众记住,留在脑海心智中的或许并不是你想要的......
因此,你的表达并不是普通的个人介绍,而是优化筛选,选出你最想要人们记住的那个关键标签!也是你内心最想要成为的那个标签!
1.设计一个具有识别力的个人标签,让人过目不忘。下面是设计标签的三个建议:
建议1:从满足需求开始
很多书会教你个人品牌第一步是思考自己是谁?有什么优势?
这个思路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对的,当你没有时,你是不能为需求提供价值的。如果你自身的优势没有市场,这个优势也就不叫优势了。今天的竞争围绕需求展开的,如果没有放到用户坐标,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所以优势也无从谈起。
标签要从“我能多好地满足谁的哪些需求”原则开始。如果你的品牌里面,没有对象,没有需求,那它就是个伪品牌。
第一步是满足对方需求,第二步是结合自身的优势满足自身需求。
建议2:简洁再简洁
少就是多,只保留最重要的差异点,其他都删除。
奥巴马的两次总统竞选的口号都只有一个单词:2008年竞选总统时用的就是 change ,人民需要改变。2012年在连任竞选时,他又用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词语 forward 摆脱了竞争对手的死缠烂打,说什么也没用,选民们,咱们继续前进吧。
当你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找到了不少标签的时候,就是时候做删减工作。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你越是只有一个与自身符合的标签,对于用户心智就更加有穿透力。
建议3:宣传伙伴
确定了简洁的标签后,自己传播外,最重要的是让他人帮你说。因为个人影响力有限,需要更多人传播。
自己说自己好容易陷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境地,如果他人说你好,以及不喜欢你的人都说你的个人品牌好,那才是真的好。
诸葛亮26岁成为刘备的军师,而且人家没有工作经验,靠的就是个人品牌运营能力。刘备没见到诸葛亮之前,被高频安利了标签“卧龙”次数:
先是庞德公封号为“卧龙”,然后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说: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徐庶被逼投靠曹操,又“回马荐诸葛”,还没见面,标签都放好了,这才为之后的三顾茅庐做好准备。
王老吉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 这些广告语具有的特点是:独特、与自身情况相符、朗朗上口且简洁凝练。
2.如何在朋友圈、社交场合设计一个“满足需求、简单、好传播”的标签?下面三步能帮到你。
企业标签 如果你公司特别有名,你就使用:“企业+职位”的标签。比如:阿里巴巴运营总监XXX,腾讯产品经理XXX。不知名的公司或品牌,或者跨行业的社交场合,使用能力标签,能让他人瞬间知道你能为对方做什么。
业务标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业务是最容易与他人产生链接的,突出业务是最好的标签设计。“你是做什么的”,“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服务的特点是什么”……都可以在标签中体现出来。如秋叶,IP训练营创始人,打造知识网红。
能力标签 如果你从事的是一个容易对别人产生帮助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媒体,或者很受关注的职业,如投资人,你可以凸显你的让人希望链接的服务能力。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标签,在不同场合使用。
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创造一个有识别力的个人标签,然后用自己的能力为其背书,让标签差异巨大,印象深刻。
大家要努力活成一个标签,让别人知道你、认识你、熟悉你、和你合作,从零到一,循序渐进,做到让别人一提到标签就想到你。而且要给人使用你的标签的理由,给别人说明书,提醒别人如何“使用”你。
04 提高频次:自我营销三个通道
互联网公司常说“ 产品即营销,营销即产品 ”。作为个人也一样,你完全可以不动声色地成为自己行走的广告牌。
对于普通人来说,千万别想着憋大招,产品及营销。高频次小惊喜,是最重要的低成本品牌推广方式。
通道1:每一次发言的机会
很多人都有通过介绍加好友、群里自我介绍的机会,这时候你可以简单打个招呼,说声“很高兴认识你,未来多指教”,也可以利用这个窗口,正式地展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可以用上个人标签:
擅长什么,关注什么,能帮到你什么;
希望得到什么资源和支持;
有什么产品、渠道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强化品牌)。
很多做得更好的人,甚至还会每隔三至六个月更新一次自己的介绍再群发,重新激活关系。这样的做法比动不动就群发“清粉消息”强多了。
每一次职场发言:如果你的标签是执行力比较强,可以通过先自黑再推广,如:
“我经验不是很多,但是执行力比较强。”
“我创意不够多,不过我执行力比较强。”
“我数学不是很好,好在执行力比较强。”
当你念叨自己执行力强(当然要真的比较强),就真的有了更多的机会。
通道2:持续提供一个可供外界体验的产品
我们的生活尤其离不开朋友圈。朋友圈时最佳途径是因为操作简单,没什么成本,并且每天都会刷,不用重新培养习惯。
放大碎片化价值:你本来就要学习,不如顺便在朋友圈碎片化更新 #今天学到了什么# ,三言两句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如果你是运营人,也可以每周整理一份 #某某某运营内参# ,把你一周习得的新知以清单的形式沉淀,为更多人所用。
提供优惠的知识服务:如果你是个产品经理,前期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比如99元,甚至破冰价只要1元的价格,为外界提供产品优化方案。你能通过这样的途径链接到更多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将来都可能成为你履历的一部分,为你的品牌背书。
总之,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刷出去。
通道3:主动参加一些线上/线上活动
这些活动一般都有互动环节,提一些有见解有深度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或者分析过往成功案例。这样既可以增加自己曝光的机会,也能树立自身专业形象。
甚至于还可以主动给他人“添点麻烦”。会麻烦别人,是一种最好刷存在感的方式。不仅能获得帮助,且因为还麻烦“债”,就有了自我营销展示能力的最佳时机。
别人看到你的闪光点,对你产生认可,往往也就是多亏了这些麻烦事。
这些都是把没关系慢慢地变成弱关系。弱关系能把不同圈层的人串联起来,且能从中了解不同层次、领域和方向的信息,并最终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弱关系撬动更多的资源。
让自己在不同场合下都有辨识度,就需要长期、固定、重复宣传自己。当你拥有主场意识,在合适的情况下主动植入自己的标签,进行自我营销。
比如,你在什么场合,如何自我介绍,如何添加微信,如何互动交流?……
设计渠道,强化引导他人了解自己的标签,抢占他人心智:
根据你对自己的定位,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的渠道;
划分这些渠道中,你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内容所面对的对象;
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对这些对象去露出内容;
等一等,看看别人是否接收到了这些内容,对待你的态度是否有变化;
强化那些带来正向变化的内容展示,弱化或修改那些带来负面变化的内容展示。
就像查理芒格常说的,投资和钓鱼一样,第一条法则就是,到有鱼的地方钓鱼。做人也是如此,时间宝贵,要在高价值的区域做事。
打造个人IP也是如此,要到你需要传播的目标受众中去宣传和推广。找准目标群体和渠道之后,就是有针对性的推送你的标签内容。
之后最重要的是要看反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强化正向的反馈,弱化或修改负面的反馈内容。
05 打造一个对得起此生的作品
在经营个人品牌上,不是把时间精力花在让多少人认识,了解自己上,花在穿什么衣服上。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舞台,在舞台上能拿出什么东西,才是重点的重点。就像过一个桥,重点是要去对岸,而不在桥上。如果只关注桥,是怎么也到达不了那个地方。
所以个人品牌的重点在于, 你能不能拿出一个此生都觉得对得起自己的东西。
不论你做任何事情,应该永远把焦点放在“打造完整作品”上,永无宁日地半成品太折磨人。
任何成长类书籍都是告诉你:千万别憋大招,要小步迭代。
完整的作品相当于软件产品的1.0 版本。有了它,你就有了迭代的基础,再继续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微信,从最开始的是1.0版本的添加熟人到摇一摇,再到公众号和抢红包,每一步都是在逐步迭代,从未憋过大招。
你在打磨完整作品的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学习能力,耐心,执行力都会逼着你迅速成长。一个作品不论多么简单,只要是完整地,其背后的复杂程度,以及所耗费的心血,是那些没做出过任何东西的人,无法想象的。
只有完整作品,能给你不同以往的自信。因为作品就是你思想和能力的结晶,是你和世界交换的等价物。
作品越多,不断迭代,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就是你成长的轨迹,你成长轨迹越显著,就越能让他人看到你的潜能和实力。
这个时代已经摆脱农耕和计划经济时代单一化的评价方法,当下,人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深入了解一个人,作品就成为一个人的品牌,甚至是人设符号,它替你吸引同类,招来贵人,帮助你剔除不必要的社交。
如果你不满足于现状,你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品牌对现状进行破局。你需要根据目标受众选定适合的渠道;规划你和他人接触时的信息传播内容;然后把你的定位标签清晰地传达给对方;最后不断建立、增强对方对你的认知,就此建立稳定的个人品牌。期间,不要忘了初心,建立个人品牌是为了打造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今日精进
要建立个人品牌,你最该行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