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归LINg。
今天偶然间看到有人分享了余世存老师在《时间之书》中的一句话: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很神奇,这句话抚平了我今天的情绪问题。
我是个不在意别人看法的人,但极其重视身边人对我说过的话。即使于他们而言,可能只是在分歧冲突过程中几句随口说的气话,却足以让我翻来覆去地想很久并且不断地自我否定。
我甚至想过,为什么我总能处理好其他方面的事情,唯有在面对身边重要的人时总是遭遇滑铁卢。是因为我有什么缺陷吗?还是即使我有进步也依然很不足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陷入自我否定状态的我,其实就像忘记了要平整自己心灵的土地一般,情绪和焦虑使得我内心杂草丛生。
我们都知道,一座花园,一块土地,是需要定期耕耘翻种的,还必须做到定期修整杂草,只有这样才能开出一片繁花。其实人也是这样的,要时时修葺自己的内心,才能有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所以换个角度重新想,有冲突就去深挖其背后的本质问题,深挖不了的时候那就先只管做好自己。很多时候,被否定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有问题,或者我们的问题其实未必有对方说的那样不堪。
也不必因此畏惧被否定,只要我们能做到看清楚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那就够了,因为我们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
就像余世存老师所说的,“年轻朋友们不必妄自菲薄,要接纳自己,耕耘好自己的田地,这样才有希望收获并超越。”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既然过去的所言所行确实别人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那自然就不该侥幸别人会因为我短暂的小小的进步而对我有所改观。
毕竟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让别人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印象,又怎么可能让别人做到在一个月内就改变固有印象呢?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下大概也就能理解对方的惯性思维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小小的进步没有意义。事实上可能不是我们的努力没有用,反而可能仅仅是我们努力得还不够。
所以我们只管看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记牢自己要做的事情,坚定地去走去做,即便孤立无援也不要气馁,或许再过三个月、五个月、一年,我们就会得到惊喜的答案。
就像种在土里的种子,总要有一个生长和等待的过程才能盛开我们期待的鲜花。所以,做对的事情,相信时间的力量。
比如回到今天,我认为自己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或者在自己的语言觉察上不够积极,那我就专注于这些问题去改变去做得更好,而不是执念并且焦虑于别人对我有偏差的误解。
何况,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尽管不被认可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对方有什么样的认知是对方的自由和课题。
最后,再另外分享一句余世存老师的话:“在我们专注的地方,日子仍会缤纷地展开。”专注于平整我们内心的土地,专注于我们要做的事情,该来的都已经在路上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