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非诚勿扰》里葛大爷发明的“分歧终端机”吗?忽悠了范伟200万英镑。虽然是个笑话,但是确实说出了一个现象:
吃什么?看什么电影?今天谁洗碗?合同签不签?工资加多少?
----分歧无处不在。
大家都想说服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但谁都不愿意主动妥协,导致分歧往往就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那么解决分歧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最近刚读完《谈判力》这本书,有一点收获。
一、把人和事分开
每个谈判者都有两方面利益:实质利益和关系利益
在谈判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满足自身预期的直接利益(实质利益),而伤害了与对方的关系(关系利益)。主观的认为分歧是对方造成的,然后乱扣帽子,比如直接冲着对方说:“你不厚道”。
对事不对人,道理很简单,做到却很难。
但也不要指望在谈判中故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系关系利益。
公司以前有个销售就干过这个事情,为了“后续合作机会”,把一个10几万的项目签了3年的免费运维,结果“机会”到现在也没续上来,还给技术部门挖了个大坑。
反过来,如果对方很强势,对你进行攻击呢?
让对方发泄情绪。通常,对付人们生气、沮丧等消极情绪的有效办法是,让他们把坏情绪发泄出来,发泄情绪能使后面的谈判变得理性。
始终记得:
对问题强硬,对人要温和。
二、着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场
很多谈判很难产生结果,就像夫妻间吵架,各自立场不一样,不要指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举个典型的例子:
前几年在北京做项目经理的时候,最费力气的不是项目本身的开发,而是和客户进行工作量谈判。当时的项目,基本都是先做事再给钱,至于给多少钱,客户要求你先上报清单,然后再根据这个清单进行谈判。
这种谈判双方几乎从未愉快的达成协议。对于公司来说,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对于客户来说,追求的是预算最小化。双方要花大量时间捍卫自己的立场,攻击对方的立场。尤其是在“秋后算账”的模式下,冲突没办法调和,除非某一方强制接受。
在这个案例中,受伤的显然是乙方,比起直接一口价,甲方所谓的谈判实际上只是让你接受的舒服点罢了。
利益是问题的关键。谈判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双方立场上的冲突,而在于双方需求、愿望、想法乃至恐惧等方面的冲突。
如果是先签合同,双方就可以从功能范围、预算、时间等几方面去平衡各自的利益,解决双方的冲突。
三、为共同利益创造选择方案
谈判双方的利益诉求肯定是不一样的。
拿做买卖来说,买方的利益是获得商品,卖方的利益是通过商品换钱,正是因为存在不同的利益,达成协议才成为可能。所以书中对”共同利益“是这样定义:
对自己代价最小,而让对方利益最大化。
合同签约,甲方喜欢习惯性砍价,而乙方最不愿意在合同金额上松口。自己公司惯用的一招就是提供一些免费服务,比如免费提供开发平台、报表工具去变相满足客户的降价诉求。最重要的是这些工具对于公司来说边际成本很低,比起直接折让现金来说代价最小。
-----
《谈判力》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一种正确有效的沟通方式。不管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不管是和客户打交道,还是和家人朋友打交道,这些方式都很适用。毕竟“好好说话”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