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车
以“是否有利于对方”为基准进行判断【稻盛经营学】在《京瓷哲学手册》中,我说过这样的话:“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这便是利他之心。”
它绝非只适用于企业经营,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教书育人,在各种局面和情况下,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基准。话虽如此,但真正能做到“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的,只有开悟的圣人。我虽然一
直在对大家强调:“要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
但也仍未能完全做到,至多只能算个“半吊
子”水平。
一旦拥有高层次的判断基准,就能做到“耳聪目慧,事理自明”。和开悟的高人对谈,会获得简单明快的指点:“此事可为”“此事不可为”。这是因为一旦进入高层次的境界,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看透事物本质,掌握万物真理。
但现实让人遗憾,社会上充斥着追随本能、利欲熏心的“凡夫俗子”。整日计较于眼前的“胜与败”“得与失”“利与损”等,在浅薄的欲望斗争中,搞得“血溅满身”“你死我活”。
一个怀有利他之心的人目睹这番景象,会心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高人早已看破,那些在工作和事业中充满私欲、自作聪明之人,其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必会失败跌倒。
打个比方,怀有利他之心的人看到前方横亘着一条“沟渠”,就能明白不往前走。利欲熏心之人却深信自己的路是正确的,于是根本看不到那条“沟渠”,还自作聪明地认为:“这条路比那条坑坑洼洼的路好走。”
最终双脚陷入沟渠,不能动弹。如果充满欲望,心智就会受到蒙蔽,从而无法察觉到眼前的危险。而在“心无挂碍”的旁观者眼中,危险是如此的显而易见。
摘录自稻盛和夫演讲稿【京瓷哲学】第1743天,以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为己任的[广东·盛和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