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接到远房表妹的电话,既突然又惊喜。与表妹家不常来往,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年前的春节。
电话里的她,涩涩说起自己正在打包行李,买好了火车票,准备去大学报到。原来,是表妹的妈妈担心即将第一次离家远行的女儿,希望她给我打个电话,从姐姐这儿知道些关于大学的忠告和建议。
听着电话那头她兴奋、好奇却时而困惑不解的语调,仿佛那个背着书包、拖着行李箱脚步急促迈进校门的背影就在面前,真替她开心。
这一幕似曾相识,猛地想起当年的自己,在那个充斥着告别仪式感的悠长暑假的末尾,也是小心翼翼地拨通学长学姐的电话,仔仔细细听他们经历的、我即将遇见的新鲜故事,然后拿出家里最大号的行李箱,把房间里我最亲密最熟悉的物件一件件装进去,就好像装进去的是我过去的十八年。
此刻忽然意识到,又到八月,又到入学季,又到军训季。校园里拉起条幅,迎来新主人。很奇妙,校园一到七月送走旧主人,他们散作满天星,一到九月又迎来新主人,他们聚成一团火,年年如此。到头来才发现,我们谁都不是主人,只是过客。只有校园看着我们来来去去,相聚离别,原来它才是主人。
有人说,军训的感情流露是斯德哥尔摩,是“媚俗”。然而,回想起与教官短暂相处的时光,这样一个可能年纪比我们还小、以后恐怕再也不会相见的人,在我们面前讲他当兵的故事、讲家乡的故事、讲他的牵挂与坚持时,当时的痛哭流涕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当时的情绪也不需要理论来佐证,经历过,那就够了。
有句话说,军训虽然可能没意义,但一定有意思。它在短时间内迅速把刚入学的我们揉成一个团队,于是有了第一次一起累一起笑一起坚持一起完成的体验。到后来,你的外号,他的玩笑,都悄悄地从军训那刻开始了。
感谢那年陪伴我们走过军训的人,感谢那几年陪伴我们走过大学时光的人。
翻翻老照片吧,当年和你一起站军姿的人,现在都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