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加班,而且,我拒绝加班。
不是因为我加不了班,而是我觉得盲目的加班毫无意义。
同事A:
典型的90后,初出茅庐的文案小妹,工作经验尚浅,专业技能不强,还带着毕业生特有的青涩和单纯。
小姑娘倒是挺努力,没有90后的焦躁和自负,工作踏实努力,勤学勤问,确实是个好苗子。
但是,一个多月以后,我慢慢地发现了一个问题:
她总是加班,工作量大的时候加,工作量小的时候也加,不到九点十点钟坚决不下班,这已经默默地成为了她的专属标志。
同事B:
89年,处女座,策划组组长,有三四年的工作经验,平时话比较少,做事比较较真,偶尔开个玩笑,但大多数工作时间几乎一直埋头在做自己的事情。
她也加班,但是不多,基本上八点之前就能够搞定走人,然而她每天精神抖擞,方案各个漂亮。
有人喜欢A,觉得她有闯劲,敢拼!有人喜欢B,觉得她有能耐,牛逼!
我,自然更喜欢B。
对于一个策划而言,社会的考量本不是看你加了多少班,而是看你有几个牛逼地不可一世的方案!
我讨厌加班,而且,我拒绝加班。
长久以来,我觉得加班都是没有策略的人给自己找的美好的掩护。
我加班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我很用功的,你看我天天加班到那么晚!
我认真加班,就是在一年的时间内收获两年的工作经验!
社会都在拼,我怎能不拼?加班,为了更好的明天!
……
这样的鸡汤见了一锅又一锅,然而,加班的还在无休止地加班,不加班的也许早已升职加薪,业内闻名。
一个人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不要觉得你可以在全天24小时都能精神百倍,即使你察觉不到,但是你的大脑已经累了,不要埋怨别人看不上你的创意,你拍拍内心,你自己看得上吗?
你说,牛逼的广告人都是深夜突发灵感,是,这也许是广告圈的常态,但是广告人的特殊性也对应特殊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的加班并不是盲目的,而是熟知了自己身体的特性,抓住了最容易爆发灵感的时刻,加班只是附属品,远不是必备条件。
一个人工作到一定时间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倦怠感,不要说你年轻就会时时刻刻保持精神澎湃,盲目的加班只会给你一个心理暗示:反正晚上要加班,稍微放松片刻也未尝不可,就这样,原本不需要加班的工作也必须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完成。
而拒绝加班到人会惜时如金,时刻预估自己的工作量和可能完成的工作时间,她会不自觉的告诉自己,18:30就是自己的deadline,全力以赴,胜利在望,无形中工作速度和效率都会有所提高,因为认真的人才能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人才能事半功倍。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加班了,注定你这一天只能在公司机械重复的工作中度过,还安慰自己说无所谓,反正周六日可以赖床一整天,将所有的瞌睡一起补齐。再者,你既没有男朋友,也没有什么必须要的社交,加班对你而言,whatever~
拒绝加班的人,并非不爱工作,更不是逃避工作不负责任,只是他们能够将工作和生活安排地足够合理,他们是工作中的强迫症,但不是生活中的工作狂,工作对于他们只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下班后的他们,也许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人鱼马甲,身心健康,做一个六块腹肌的职场强人;
他们也许在听什么互联网讲座,极其渴望站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至高点;
他们也许在跟好友聚会聊天,因为他们知道等到自己到达了行业至高点急需转型的时候,人际关系就是开辟另一番天地的钥匙,也是保证自己持续升值的保护伞;
他们也许在迅速充电,因为怕长江后浪推前浪,怕自己落后于这个时代,落后于自己的要求。
而这一切,基于加班合理,工作有序,精力充沛的基础上。
也许你对加班的拒绝,可以让你早早下班,抽出时间学几道甜点,安慰自己甜意满满的少女心;
也许你对加班的拒绝,可以让你事半功倍,抽出时间旅游摄影遨游天下,见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美好;
也许你对加班的拒绝,可以让你变成效率达人,工作之外多了其他的兴趣,和朋友聊天谈资又多了几个话题……
真正的拼,是和时间赛跑,在既有的时间内做更多事,掌握更多技能;
真正的拼,远不是用漫长的时间证明你重复的机械性工作。
对不起,我喜欢工作,但我拒绝盲目的加班。
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远比拉长自己的加班时间有效地多!
(以上纯属怪兽sir个人意见,非喜勿喷,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