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18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重新思考住所

《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出了住所的意义和目标,环境所能承受的能量=数量×场所×时长,这公式的结果并不是做加法那么简单,而是做乘法并以“住育”为目标。提升对居住环境的意识。

第一、与人有关的环境

环顾我们生活的住所,究竞有多少物品是必须用而且有价值的?你的房间,又有多少被杂物和不常用的东西占据?

东西越多越杂乱,人就越是越是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并且总会逼着自己去整理和收拾。可是人一旦忙了起来,又觉得怎么收拾都收拾不完,最后导致物品四处泛滥、不可收拾的状态。

另外,当杂物占据了空间,我们自身常常会因为没及时清理而自责,不能物尽其用而导致良心上的不安。而且,还会以“说不定哪天能用得上的”之类的借口,就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找借口,不知不觉地就耗费了自己很多的能量。”这种行为就好像是狠狠地揍了自己一顿,然后再给伤口贴上创可贴一样,让能量慢慢地流失”。断舍离认为,在物理上清除毫无价值的东西,会对人的潜意识的改善起很大的作用。生活在混乱、拥挤不堪的环境中,对人的心理也是极大的挑战,伴随而来的是无休止的负面信息和能量。

第二、与场有关的环境

住所里的物品的价值要锁定在现在,在断舍离当中,比起凌乱和拥挤,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所在。

房间变乱的心理,就相当于赋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人们也常常会为此感到羞耻。断舍离中也有“相”这个概念。人的住所状态往往会呈现出本人的一些问题。首先要了解房间的“相”,然后通过“舍”和“断”这样的行为,就能使房间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换句话说,通过仅占4%到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有序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从而构建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从整理头脑开始

一切的行动都是以人为中心,而人的认知才是关键。因此,清理住所,首先应从整理头脑开始,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放在当下,知行合一。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经济学里有个众人皆知的80/20原则,说的是“80%的营业额都是由20%的营业员达成的”。按照这个意思,80/20原则也可以说成是巨额的成果是由少数人创造的经验原则。这个原则用在生活中,就是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

所谓断舍离的“知行合一”,就是要让认知与行动相一致,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扔掉多余的、无价值的东西,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简宝玉30天日更写作群打卡第18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Day 1 断舍离是什么? №1 本书导语 在大城市里,居住空间狭小,生活杂物堆积如山。如何让乱糟糟的房间变得干净...
    Jean_zz阅读 3,540评论 0 15
  •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你可以先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1.你是一个念旧的人吗? 2.你会因为不舍得扔掉东西而囤积物品吗?...
    惜她阅读 15,736评论 1 101
  • 总字数:16000字 关于断舍离: 1、主角是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物品,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 2、感恩的心...
    婷子阅读 5,184评论 2 50
  • 选书:《断舍离》 作者:[日]山下英子 原因: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因为你选择了不选择。由此看来,...
    姚一姚2017阅读 1,547评论 3 8
  • 阴郁天气让桑树更加阴郁,紫藤萝是摇曳不响的寂寞铃铛,铺天盖地紫灰色中参杂着半点的绿,好似没有生命。树枝上,朋友抓到...
    十颗药阅读 259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