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宝钗眼里奸淫狗盗的人却是自主改变命运的人

01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红楼人物是宝玉房里的一个三等丫鬟——小红。小红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到二十七回。

作者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安排小红这个人物?是值得我们去琢磨的。


聂绀弩在《小红论》中开篇这样评她:“小红是《红楼梦》里唯一的表现了正常爱情是丫头——何止是丫头,包括小姐在内的一切少女。”

之所以给她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整部《红楼梦》写的都是爱情的不自由和婚姻的不自主,里面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自主权的,但是小红却自主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没有选择自由的封建社会,她以自己的大胆和心机实现了自己的婚姻自主。这是主子小姐也无法做到的。她有主见,善观察,能判断,有心机,行动机密。她没有晴雯的美貌,只有三分姿色,却实现了命运改变。

当然,这都是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而做出的评价。如果以当时人的眼光看,她的做法是大胆且不合规矩的。比如脂批说小红是“奸邪婢”。

奉封建礼教为圭臬的宝钗在滴翠亭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的对话,心里就想“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宝钗因为听到小红与贾芸私相授受手帕的事情,就认为小红是“有心机的奸淫狗盗的人”。

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小红的,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安排小红这样一个人物呢?

02

提起小红这个名字,读《红楼梦》不是特别细心的读者可能对这个人物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她实在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不起眼的小角色、小人物,她是宝玉房里的一个三等丫鬟。

全书中写到服侍过宝玉的丫鬟大概有十几个,这些丫鬟又是有着严格等级的。袭人应该是属于最高一个等级的,因为她原本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被派到宝玉身边服侍宝玉,而且她每个月的月例银子依然是按老太太大丫鬟的身份来领取的,每个月有一两银子。

二等的丫鬟有:晴雯、麝月、秋纹、绮霞、碧痕、茜雪、檀云,她们是协助大丫鬟负责宝玉起居生活的。她们每个月有一吊钱的月例。

剩下的就是普通的三等丫头了,每个月五百钱。包括:春燕、佳蕙、坠儿、四儿、靛儿、小红、柳五儿、芳官。三等的丫鬟就是在院子里打杂的,小红就是一个连宝玉的房门都难进得的三等小丫鬟。

至于她属不属于金陵十二又副钗中的一位,这也很难说。因为作者曹雪芹在第五回中只提到了晴雯和袭人是又副钗里面的,至于其他的十位,作者没有写到,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这个角色属不属于又副钗,她都是意味深长、充满生机的一个,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作者通过递茶、遗帕、设言、传话这样几个细节把这样一个地位卑微的三等小丫头写得熠熠生辉。

小红,原名林红玉,是贾府中旧仆林之孝的女儿,年方十六岁,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她“小红”。作者给一个地位卑微的小丫头起名为“红玉”,并不是无心之举。

《红楼梦》一书中名字叫玉的一共有四个人:宝玉、黛玉、妙玉和红玉,宝玉和黛玉的重要性不用说了,妙玉是一位才华馥比仙的精彩人物,虽与贾府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仍然被列入金陵十二钗当中。

作者给这个小人物也取名为玉,似乎就在暗示我们这个人物的重要,但是小人物的悲哀使她的名字被众人隐起了“玉”字,只叫她小红。

小红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在宝钗的眼里她是一个“素昔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她曾经被秋纹骂“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她被晴雯讽刺为“攀高枝儿”。

可见,她身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想要往上爬,她对自己卑微的地位是不甘心的。因她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往上高攀,于是有了递茶这样一个细节。第二十四回中这样写道:

宝玉见没有丫头们,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只听见背后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早接了碗过去。

宝玉倒吓一跳,问:“你在哪里的?忽然来了,吓我一跳。”那丫头一面递茶一面说:“我在后院子里,才从里间的后门进来,难道二爷就没听见脚步响?”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到时一头黑鬒鬒的头发,挽着个髻,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宝玉看了,便笑问道:“你也是我这屋里的人么?”(宝玉一问便道出了身份低微者的悲哀)那丫头道:“是的。”宝玉道:“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那丫头听说,便冷笑了一声道:

认不得的也多,岂止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不做,哪里认得呢?”宝玉道:“你为什么不做那眼见的事?”那丫头道:“这话我也难说。”

小红到宝玉房中递了一次茶,这是偶然的吗? 当然不是,这是她蓄意已久的行动,她已摸清了宝玉的品性,而且瞅准了机会,否则,她不会贸然行动。

这日袭人被薛宝钗叫了去打结子,檀云回家给母亲过生日,麝月在家中养病,宝玉要洗澡,秋纹、碧痕叫她去催水,这样的好时机怎能错过?因此小红说有事故不肯去,秋纹碧痕去提水了,宝玉房中就没有其他人了。

这时小红依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静静地观察,看到宝玉起身要倒茶了,这时才轻步走上前为宝玉递茶。宝玉这个养尊处优的富贵闲人,他大概是不能体会卑微者的悲哀的“你也是我屋里的人么?”“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小红冷笑一声道:“认不得的也多,岂止我一个”。

好不容易在宝玉跟前递了一次茶,却被秋纹、碧痕狠狠地骂了一通。“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不配!”

小红对未来的命运有清醒的认识,要么拉出去配小厮,要么被收在房里做小妾。这当然是最好的了,这也是袭人所谋求的。但小红作为一个三等的小丫鬟是很难有机会的。她精心谋划为宝玉递了一次茶,就遭到秋纹等一场恶意,心里早灰了一半。

03

不想听见老嬷嬷说起贾芸明早来院里种花,不觉心中一动。因为她之前在宝玉的外书房见过贾芸,知道他的身份,下死眼盯过这个人,在他跟前说过话,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红丢了一个手帕。

至于她在哪里丢、怎么丢的作者没有明写,但是从后面的结果我们推测可能是小红故意在贾芸跟前遗失一块手帕的。后来小红就到处找手帕,就连进宝玉的房间也是借口找手帕。小红为何在贾芸跟前遗帕?她当时就想着和贾芸怎么样吗?

这也难说,因为这是发生在她递茶之前的事情。可是当她递茶遭到秋纹等的一场恶意之后,再听到老嬷嬷说起贾芸,她不由得“睡在床上暗暗盘算”了。

她盘算什么呢?我们可以替她设想一二:贾芸这个人值不值得托付终身?贾芸虽然是个破落户,财力上可能连有脸的奴才都不如,但是毕竟是贾家的直系亲属,属于主子。贾芸虽然比不得宝玉尊贵,属于贾府里的边缘人,但是他这才有可能会娶她为正妻呀,那地位就截然不同了。

贾芸虽不富不贵,但从精神气质、言谈举止来看,怎么都是一个靠谱且知上进的年轻人。宝玉虽富贵,但跟前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一干人防范周严,递茶被骂已然证明宝玉这里毫无她插足之地了。

其他的结局无非就是被配一个小厮嫁了,这样被动安排的结局一定不是小红想要的,所以她要在此之前就谋划自己的出路。小红的暗暗盘算说明她是一个灵活变通的人。

她这样暗暗盘算、想入非非地睡着了,竟在梦中梦到了贾芸,次日便无精打采,身上不爽快了,果真是痴女子遗帕惹相思了。

这里小红展现了一个青春少女正常的生理及心理反映,少男少女到了一定年龄,由于生理上的改变,进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于是产生烦闷。

前面二十三回作者就写到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后总是闷闷的。茗烟就为他找来古今小说、传奇脚本等书给他看。

进入青春期的宝玉,住进大观园,在这万物萌发的春季里,就有了青春的苦闷。接下来作者写了宝玉、黛玉在大观园里共读西厢的情节。

宝玉和黛玉前面度过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阶段。住进大观园之后,两人共读西厢记,其实是宝黛爱情萌芽的阶段。

如果说封建礼教是束缚,那么《西厢记》和《牡丹亭》就是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启蒙。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是在春天里逛了花园之后生命觉醒。此时宝黛爱情在萌芽,在潜滋暗长。

大观园里,万物萌发的春天里,觉醒的不仅仅有宝玉,更有小红这个三等小丫鬟,她不再是混沌世界里天真烂漫的少女,因为觉醒她才会苦闷。

第二十六回,佳蕙小丫头建议她回家请个大夫瞧瞧,吃两剂药,又说她懒吃懒喝的,终究怎么样?应该可以看出小红已经相思成疾了。

想要与心上人见面,那是非常难的,而且也难互通信息。于是她有了自己的心事,也有了自己的苦闷。

大观园里大部分女孩子都像晴雯、佳蕙这样还处于懵懂混沌的状态,但小红却是少数的觉醒者,但觉醒者往往是苦闷的,小红面临的是双重苦闷——生的苦闷与青春的苦闷。

她不甘心,她想改变卑微的生存状态,但没有出路;进入青春期的她有了思念的人,但不得相见,也没有任何沟通信息的方式。

这种苦闷大概让她觉得生不如死,所以她说:“怕什么,还不如早些儿死了倒干净!”她感叹:“你哪里知道我心里的事!”她看透世事地说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这样充满哲理的话。

她的这番话不觉感动了佳蕙的心肠,由不得眼睛红了。这似乎是在说,人最终都要死,不过空忙一场。话虽这么说,但是她没有放弃在散席之前的任何努力!

04

她在去蘅芜苑的路上遇见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并且知道了宝玉让李嬷嬷去叫贾芸来。她很想知道李嬷嬷到底去叫了没叫,就说:“你老人家当真的就依了他去叫了?”

知道李嬷嬷已经叫过了,她又想知道贾芸到底来不来呀,她就说:“那一个要是知道好歹,就回不进来才是(因为大观园里住的人除了宝玉都是女孩子们)。”

李嬷嬷道:“他又不痴,为什么不进来?”知道了贾芸要来,但是又没有见到他和李嬷嬷一起进来,她就想知道怎么来呀,于是她就说:“既是进来,你老人家该同他一齐来,回来叫他一个人乱碰,可是不好呢。”

李嬷嬷的回答又使她知道将会有一个小丫头去领贾芸进来。一个有了心事的女孩子,要打听自己的心上人到底来大观园具体情况,但你从她的语言里看不出任何违背礼教的迹象。你看看,她多会说话,想知道情况,从侧面不显山不露水地把她想知道的情况都打听到了。于是才有了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她听说了这件事后,便站着出神,且不去蘅芜苑取笔。她是在有心制造一场邂逅,也在细心地谋划着如何设言。

刚好是和她关系甚密的坠儿引贾芸进来,走至蜂腰桥,贾芸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相对,红玉不觉红了脸。

她在蜂腰桥设下了什么言?不过是和坠儿说“你有没有见我的手帕子,我的手帕丢了,你如果捡了一定还给我,我会谢你的”之类的话。

其实她这话是说给贾芸听的,因为她已经知道自己的手帕在贾芸那里。她在蜂腰桥巧妙设言有没有实现与贾芸的互通消息呢?在礼法森严的侯门之家,她是如何实现与心上人私相授受的呢?她又是如何实现从宝玉房里三等小丫鬟到王熙凤房里大丫鬟的逆袭的呢?

我们下一篇继续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