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所在的组织里,机关部门最近又有了空缺,并非因为病毒,但对于国企机关岗位的觊觎传播速度并不亚于新型冠状病毒,旱涝保收、转发邮件、权利中心,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年、二娃、老母亲的理想岗位么?!
可是,你知道么?早在十年前,入职不久的我,曾经简单、天真地拒绝了这样美妙的机会,原因是我希望在市场的大潮中伸展拳脚、一举实现职场个人价值;确实,后来也得到了晋升,但不心仪的部门、以及被坑的一圈经历,持续地刺激了我将晋升的目标瞄向了、那种带着天使光环的职位,在持续的向内、向外的探索学习后,尤其是在有意思训练营里学习了向上管理以后。Oh,My God!领导是可以被向上管理的!尤其是外企工作的同学,直白地告诉我,她既在学习如何向上管理、又和上司直接沟通了晋升的意愿。
际 会
于是,借用一次学习的契机,我终于就学习内容和某领导尝试主动沟通了一下,效果还是不错,得到了一个比较难得的培训机会,当然,也得以借培训之机多了一点沟通,虽然不多,但已然比前十年与领导的沟通总和都多了,你知道这对于我是多么大的一个突破么?!于是培训回来后,领导安排我在一次动员会上做分享。这就像一个带有向机关转型可能性的鱼饵啊,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香飘千里了,你知道,就是那种节食很久后来一顿麻辣火锅的爽快和满足感啊!于是,多年不熬夜的我,彻夜未眠,仔细考虑了听者的特点,基本都是和自己职位一样的同僚,要影响他们,一不能炫、词汇不能高大上,因为作为硕士的自己,与不少中专生同僚比,已然会招致反感,二是不能不尽力宣传这个做法的好,从而提升其重要性,以便令这份领导的分管工作在各位管理者、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提升被重视度;于是我连夜找了很多寓意相关的图片,不乏幽默、并引人思考,并且提前发送给了某领导,被称赞很用心,真的,收到回复的时候,我直觉得,自己的晋升已经看到曙光了,如果她主管的部门有空缺,那肯定手到擒来啊!
读到这,你肯定觉得我苦到甜来、一举反攻成功,实现晋升愿望,并且还可以分享经验什么的,那么你猜怎样?我表现的差极了,不知为什么,之前准备的词因为熬夜忘得差不多了,为了图片更多引起注意,我不停地回头看PPT展示,甚至忘了眼前的电脑端是一样的,讲着讲着想起快到中午了、还得给领导留出总结时间啊,但,总之,几乎不知道这个演讲是怎么结束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梦 醒
是哒,我经历了《脆弱的力量》一书中作者在一场失败的演讲后的感受,羞耻感像风暴一样袭来,我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真是个笨蛋,为什么不专注自己的演讲呢?!”多年的心愿,可能就因此幻灭了,重重的挫败感包围着我……由于曾经饱受情绪困扰而进行的冥想和正念练习,令我很快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乌云,于是去山林中行走、练习瑜伽,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安抚自己,就像高琳老师说的: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照顾自己。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往往很难“像对别人仁慈一样、对自己同样仁慈”;但是仍然,我越来越觉得可能有不好的后果,于是终于询问了一位关系不错的前辈、当时听的感觉怎样,他告诉我:几乎没怎么听、谁不知道那领导的意思呢?他的话,一下子浇醒了我,原来自己眼中的不完美,并不一定就入了别人的眼啊!这位前辈的坦白和真诚,也令我感到了被接纳和被尊重,在这份联结中,我也获取了到了力量,从而能够面对自己的羞耻感。
反 思
在逐渐的平复和反思中,我意识到自己当时过分专注于帮助领导实现她的目标,而忽略了自己才是这次分享的主角,就像一部大片,如果主角不入戏、又何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呢?但我真的就愿意去入戏么?
教练中有一个方法,是将你要去的地方具象化,于是,就像拆裤脚一样,我开始细心地拷问自己:
希望晋升的原因?---更广阔的视野、更有追求的伙伴、更有活力的组织文化
具体的职位晋升目标?---更上一层组织的领导者
如果达成晋升目标,工作内容会是怎样?---每天向领导汇报、写材料、转发再上一级部门的工作指导,协调推动专业条线的考核。
如果达成晋升目标,工作的状态会是怎样?---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偶尔去跑一下分部,给领导写讲话稿。
最喜欢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时间状态是什么?晋升后,你的状态会需要改变哪些呢?……
当晋升到机关后的状态像画卷一样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感到内心的某个地方被撞了一下,有些疼、有些不舒服,我发现,在那样的画面中,我会失去一些弹性的时间、会更多地远离我爱的山林、自然和在户外的疯跑,如果我的状态不妙、又怎会链接到更有趣的伙伴?滋养出温暖的能量?
启 迪
1、你真的客观分析过目前职位的具体意义么?
来自新精英的数据显示,有七成多的人都停留在“想换工作”的阶段,原因集中于加班多、工资低、上升通道窄、老板操蛋等原因,我觉得原因都差不多,如果让你晋升到老板的位置,至少那一瞬间是不想换了吧!因此,全面盘点一下现有工作的意义会帮你擦亮眼睛。
建议你借鉴舒伯的职业价值观,共有13项,可以按照理想、或者晋升岗位和目前岗位,为每一项打分,通过对比发现引起你心理落差的项目是什么?比如我对于人际关系项理想分数是8分、但实际只有5分,分析后发现自己将关系的所有期待都放在了上下级的关系中,忽略了职场里的朋友、师长、和自己帮助过的人,同时特别建议请他人来换个视角评一下“他看到的职业的你”。
做了这个梳理后,我发现目前的岗位虽然并契合自己的理想职业,但在独立性、经济报酬方面,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对于智力刺激、人际关系、追求新意这些重视领域的追求,而对于想要晋升岗位的分析后,发现其在独立性、追求新意领域得分比较低,两相权衡、选择自然明了;同时,更有意义的是,我在他评和自评的差距中,赫然发现有些岗位特质并不是自己的长板,也就是说,晋升到完全不同性质的岗位,并不一定是有利选择。
没准你做了以上梳理后,发现自己的纠结都平缓了很多呢!
2、职场内外,你的幸福感还来自何处?
精神病学家Elisabet Kubler-Rose说:人好像彩绘玻璃,当外面有阳光时,玻璃窗看起来闪闪发亮;然后一旦黑夜来临,只有从里面发光,它们真正的美才会显露出来。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人,一定会有情绪,尝试把它当作不请自来的朋友,记录下那些美妙的情绪、或者你喜欢的情绪来自哪些事件和瞬间,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幸福的界限和你看待职场的眼界都得以放大,因为你的感受是内心最诚实的代言人。
做了一年的情绪日记和感恩日记以后,我发现:职场晋升就像是一道外在的光,确实可以照亮我,但它就像街边的路灯,不是时间令它黯淡、就是能源的耗竭令它陷入黑暗;而我内心真正珍视的那些东西,才是真正照亮我的宝藏,正如做一顿晚餐、烤个香喷喷的面包、陪孩子傻傻地笑、和老爸老妈聊会天儿、为山区的孩子回封信、倾听困境中的朋友、定期去户外运动、尝试一个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涉足的领域……这些事情的发光体源于我的内心,它不止明亮、而且温暖。
看看你的记录,你有什么新发现?
3、职场与生活的同在中,探索你的高光状态吧
职业的本质是一场交换。得到的汤君健在他的《重新认识职场价值》课程中,提到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升职,虽然高管的位置极为有限,但以开放的心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未必不能得到“隐性升职”,也就是成为职场专家、或者积累自己独特价值的“职场中坚”,就像现在很多Hr伙伴尝试做教练、培训,都是在给自己增加价值的砝码一个道理。
生活的本质是一幕演出。当我们在使用了上述主客观两个工具梳理后,你是否感觉:职业,就像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如果你只认为自己是演员,那么你肯定会纠结于是否平衡的问题,但如果你学习并利用讲故事的思维,你就可以是那个创作者、那个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故事轨迹的“上帝”。
带着些许小遗憾,但更多的是领悟,我也开始了平稳、艰难的转型开始,我需要yoga、亲密关系、兴趣探索,带着这份力量、将从中学到的东西,创意在职场中,至于换个角色的事情,没准某一天会由我自己来决定也说不准!
那么,你呢?亲爱的朋友,多充充电、做个自发光体吧,你会发现你可以自己照亮人生的每一个驿站,包括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