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女今年上三年级了,学习各方面的自觉性和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
一天晚上,我回家去,看到她坐在沙发里,很不开心的样子。
当时父母商量要不要给孩子转托管班?
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孩子晚上去托管班做作业,被老师把书扔在地上,还被弹脑门。
孩子看见我,“哇” 的一声又哭了。
边哭边诉说老师是怎么对她的。
我把她抱进怀里,听她的诉说
我 : 难怪这么伤心,这个老师真过分!
孩子 : 我不想去这个托管班了,我要换地方。呜呜呜
我 : 换,明天咱就让爷爷去联系。
孩子继续哭着,我就那么安静抱着她、陪伴她,同时理解她的情绪。
她哭了一会儿,从我的怀抱里起来,帮我从厨房端来奶奶为她留的鱼让我吃。
我 : 你现在好点了吗?
孩子 : 好了,我去看书!
我 : 姨妈答应你的,明天会去找这个老师了解情况,去和老师聊聊哈。
孩子: 嗯
我 : 姨妈还是那句话,任何人动你一指头都不行。可以批评你,但不能动手,剩下的事姨妈去处理
孩子开心的去看书了。
第二天早上,我去学校找那个老师了解情况。
我 : *老师,我是石紫琪的家长,孩子不想来你们这儿做作业了,我想了解一下原因,发生了什么?
老师刚开始可能把她昨晚的行为,没当回事,所以觉得没什么事。
当我提出昨晚她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时,她也承认她的急躁和方法的不当。
我也能理解老师的动机是想让孩子做的更好。
那么我在想除了批评、扔书、弹脑门,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还有,老师有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呢?
经过和老师沟通,老师也意识到了她当时处理问题时的急躁。她愿意去给孩子道歉,同时也愿意学习更好的方法对待孩子。
在跟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始终心平气和,同时理解老师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想让孩子做作业做的快一些,让孩子们乖一点。
而家长的目的呢也是想让孩子好,既然家长和老师的目标一致,那有没有契合点?
经过跟老师的沟通,和老师达成一致,老师愿意为自己的行为去给孩子道歉。
我中午回家,等孩子吃完饭,跟孩子聊了会儿
我 : 我看你今天放学回家很开心的样子
孩子 : 嗯,我挺开心的!
我 : 我跟你聊会儿,可以吗?
孩子: 可以呀
我 : 姨妈问你个问题,你是因为那个老师昨晚的行为不想去这个托管班,还是有别的原因?
孩子 : 因为这个老师!
我 : 是的,是挺让人生气的。我们如果转地方还需要联系,对吗?
孩子 : 我知道!
我 : 还有个问题问你哈,如果你跟同学之间玩,不小心同学伤到你了,她找你道歉,知道自己做错了,你怎么做?
孩子 : 我当然原谅同学啊
我 : 是的,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姨妈也一样,我们知道错了,就要去道歉。老师也一样对吗?老师知道自己做的不好,想给你道歉,你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
孩子 : 嗯,愿意
我 : 那下午去**学校,还是等我去联系别的学校?
孩子 : 去**学校。
我 : 姨妈下午会去学校门口等你,和你一起去托管班。你能原谅老师的行为,而且还能知道老师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很棒!
孩子 : 我知道了,我不转地方了!
我相信我们作为成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有情绪,不开心时,有一个人能倾听我们,能理解我们,那是件很舒服的事情,有时候情绪来了,别人讲道理时,我们会更烦躁,孩子也不例外。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那要怎么办呢?
来看看处理孩子情绪小妙招:
第一步,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能有同理心去描述他的感受,并用轻柔和同情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首先看到孩子的表情描述:被老师批评又弹脑门,很伤心!
因为孩子跟所有人一样,他们的情绪是有原因的。虽然孩子有时候未必能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且用成人的角度和标准去看,这些原因或许很不合理,甚至不应该有情绪。但对孩子来说,那些理由是重要和必需的。当改换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情况时,家长会更容易接受那些原因。
“接受”给孩子传递出的信息是: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这个有情绪的你!
第二步、分享,先处理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已经运用同理心让孩子愿意与你交谈时,我们家长首先要做到帮助孩子扑捉和认识孩子的情绪。比如说“被人批评,那一定使你很难过”,或者“老师这样当众说你,除了伤心,还让你感到尴尬,对吗?”
这个过程是引导孩子精确地描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让孩子能学习认识情绪并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孩子需要时间来表达他的感受。当孩子努力说出自己的情绪时,家长要有耐心和倾听孩子的能力,而不要轻易的打断孩子。
这一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就像我引导我的外甥女那样,当她的情绪得到理解,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再去引导孩子处理事情。
第三步、肯定与引导
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不被家长或老师接受,而这些行为正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好时机,当家长了解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并且帮助他描述感觉后,可以让孩子明白这些行为是不适当的,比如打人、摔东西、或者骂人等。情绪本身从来没有错,只是情绪推动出来的行为是否恰当,有没有效果?
比如,我的外甥女因为伤心,要求换托管班的事情,因为老师的行为而拒绝去托管班。
所以因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及内心的动机总可以被肯定。也就是说,家长应表示理解接受孩子的情绪和动机。接下来,引导孩子思考一些较为恰当的方法处理情绪。
比如,我给孩子说的:你确实很伤心,我也能明白你的感受,老师的做法确实欠妥!每个人都会犯错,用同学跟她之间互动的例子引发到他跟老师之间。
这样就到了第四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解决问题,询问他想得到什么?然后引导孩子看到事情的真相,引发孩子思考,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引导他去发展自己的想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
这样孩子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就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合适的。就像我的外甥女一样,不是用转学来结束这件事情。而是让她在这件事情中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以及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怎么对待?
发展孩子认识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家长要做的!
养娃是个技术活,所以我们家长是需要不断去学习,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尤其是当我们自己学会情绪管理时,就能教会孩子情绪来时怎么做。
后记 : 孩子遇到问题,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是了解情况,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给到孩子理解以及无条件支持和爱,孩子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同时很感谢这位老师,愿意去给孩子道歉,以身作则的为孩子树立榜样,我也为孩子遇到能知错就改,愿意俯下身去给孩子道歉的老师,感到开心,为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