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篇文章引发的讨论
昨天写了一篇应试教育的现状和趋势,阐述了对于应试教育的一些看法,结合自己长久以来的思考,对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和将来的一些趋势,做了一些推测。
因为我看看过太多的人,似乎都被应试教育这套系统束缚在一个框框里面。好像一切都是围绕着分数升学率,做这些简单的数字游戏。却抹杀了很多孩子的天性,这让我心里有一种愤怒。而这种愤怒在我看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之后。使我有了一种冲动,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这是我的一个初心。
当我把那篇文章发出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收到了反馈,当时还是挺意外的,因为反馈还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之处。说评价这套系统和某些事情方面存在一些偏见。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难道动了某些人的奶酪吗?
当我认真的去看了我写过的那些文字之后,我发现自己确实存在一些偏差,而这些偏差是我自己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所做出来的一些过激的反应,我不禁在想,我的那些情绪化的表达,是否是客观理智公正,不偏不倚的吗?
当我和航线班班及船员沟通了之后,我发现我自己确实有一点求全责备的味道,并且我的表达确实偏离了我的初心,我的情绪化可能让我的表达没有完全的公正,甚至是有一些过激的评论在里面。
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我试着同理心被我评价的人和事,哦,我马上知道了,其实我自己是有一些纸上谈兵和一些求全责备的味道,并且当我基于这种想法的时候,我的理智是没有完全的控制好情绪,也就是说,我是带有着片面的偏激的。
这个事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人要公正客观的评价某一些事情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技术来操作,基于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那种让表达更加的完善和容易接受。
而当我带着情绪化在表达的时候,观点难免会失去偏颇,表达难免会有一些偏激。并且这个事情可能会按照自己所设想的不同的方向来发展,甚至会造成一些逆反的结果,而这是跟我的初衷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当这个事情偏离了自己最初的航线的时候,我的表达缺乏一种建设性的意见,破坏力大于建设性,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情感的发泄。
2.素质教育评价的潜意识
斑斑后面再分享说,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完全的矛盾。当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得到肯定的时候,那么他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想这是一个很中肯的意见。当一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时候。同时他的应试成绩也可以作为一个侧面来考验他的素质教育是否成功。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完全的矛盾。
而在我的潜意识中,我有一点偏激的把这二者看成是二元对立的一种状态,我把它们当成了一种水火不相容的一种状态。实际上这个就是出发点的一个错误。
而这个潜意识,只有在我偏激化表达的时候,才得以浮出水面,展示它的不完美。
当然我最终也接纳了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也是这个不完美的体制下面的不完美的一个个体,而当我要去做这个不完美体制的掘墓人或者叛逆者的时候,我难免带着一种急于求成的想法,而这种想法难免让我的表达过于偏激。
我也接纳了自己的这种偏激。当然,我也对我涉及到可能会给别人造成困扰的一些人,表示了自己的歉意,我有欠缺考虑的地方。我希望他能够接受我的不完美,就好比说我说他们不完美的时候并不是要否定他们,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变得更加的完美。
我还是很感谢这样的一个反馈。以前当我在博客上面和别人PK观点的时候。我就像一个斗士一样,仿佛自己是一个和巨大的风车做决斗的堂吉诃德,挥舞在自以为是的利剑,发誓要战胜那个比自己体量大得多的风车,并且感到一种凄凉和悲壮,可是我知道那种是不现实的,那种是自己的一个全能自恋在起作用。
而在现实中,我知道我的行为可能会触到到别人的边界,可能会触动某些人,某些。人的敏感的神经甚至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快。而我知道他们其实都是很好的人。只是他们的某些行为恰好。被我。被我的戴着有色眼镜。和批评给裹挟其中。
3.接纳不完美的力量
最终,我觉得这个事情给我了一个很好的警示,他让我更加的明白说,我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那种完美只存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当我和别人发生链接的时候,可能会侵入到别人的界限,而这种界限,在我没有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时候根本都感觉不到的,所以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它让我明确,每个人的边界都是不可侵犯的。
同时,每个人都是应该被接纳肯定的,即便是他有一些我们所看不惯的行为和举止,在他们的行为和举止下面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正当的需求和感受,以及,支撑他们这个需求和感受的观念和想法,以及,他们的想要变得更好想要被接纳被肯定的那种欲望。
而我做的,并不是否定他们的行为,而是要接纳他们的内在,肯定他们那个期待被接纳的心理,接纳他们内心对孩子的爱和期待。这些爱和期待是不应该被忽视和否认的力量。
而且我不应该去评判他们,我确实没有资格评判他人,我要做的是接纳他们的行为,并且,用同理心感受他们,他们自然有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可见,问题并不一定是问题,可能,评论的人才是真正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是去制造问题的,我们应该是接纳这个世界,接纳所有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接纳他人表达自己的爱,表达自己的期望,同时,感受他们的感受。
而不是像一个愤怒的斗士,指责这指责那,让人无法接受。
我觉得这个是我最大的一个收获,不是一团和气,不是互相恭维,而是在彼此的互动中,看到彼此的缺点和不完美的地方,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告诉对方你是不完美的,而应该是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并且努力的和对方一起,克服不完美。
就好比我们知道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始终还是要爱这个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这个孩子,给他贴上标签。并且应该是在他做得好的时候给予他正面的鼓励和评价,而不是在他出现问题的时候劈头盖脑的一顿责骂。
这世界并不完美,我们每个人也一样不完美。但是我们追求完美的心,我们向上和向善的心,都在我们的内在不停歇的运作。在我们的批评和指责的背后,也有着我们期望被爱被接纳、希望世界变得更好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正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底层的动力。
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世界的不完美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我们不再说:这个曾是他们想要改变的世界,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应该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是改善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最有效的一个手段,我想我不应该做一个斗士,我应该做一个牧师,要温柔的宽恕每个人的罪过。而不是那扮演无所不能的上帝,可以决定其他人的命运。
那不是我的权利,那是上帝的。
世界不完美,我们依然爱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自己不完美,我们依然爱自己的不完美。
正是这种不完美,蕴含着巨大的改变力量。
我是南星学生教育中心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374篇
2020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