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下父母如何带领孩子实现教育突围

最近,随着高考成绩公布,各地高考状元出炉,各种公众号微文出现,像,《北京状元:一个精英的养成,家庭因素究竟有多大》和其他几篇换汤不换药的文章里,无不例外地都在传达一个信息: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不是“寒门出贵子”的时代。这样的文章一方面迎合了中产阶层人士的心愿,以为真可以在教育链的上层碾压下层,手托优秀稀缺的教育资源这把尚方宝剑庇佑其后代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另一方面,传递夸大的负能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下的还是趁早回头,莫要痴心妄想,自不量力。

我承认中国的阶级分层在遂渐形成,但这并不代表,中产阶级以下的父母就应该缴械投降,将下一代的命运也交付给阶级这把刀俎。这里的“械”,我们所能抓住的最有机会实现阶级翻转的是指“教育”。中产阶级以上的父母很精明,他们早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想尽办法想一堵二占三吓的方法堵住这条通往上升道路的重要渠道。但我们应该相信,这条路,不会被堵绝,阶级固然分层,后代仍有很大机会突围。

我们且先来分析一下突围的可行性:

其一:古今中外,许多圣人精英出身贫寒。看古代有圣人孔子,孟子,尽管他们祖父辈出身名门,但是,孔子及孟子,皆自幼丧父,家道中落,孤儿寡母,受尽族人欺凌,但这并不阻碍他们求学成仁,名垂千古;看外国,比如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庭生活困难,在列车上卖过报;看今朝,不是还有身残志坚 ,苦甲天下的的高考高分得主将要就读清华大学的魏祥吗?也许有人要说,这些例子要么是圣人伟人科学家,要么是个别典型,不能代表大众。但是,大家想想,圣人都可以出自寒门,咱们若目标定位在培养翻转阶层的下一代岂不更有机会?所以这并非是如上面公文所说:“寒门出贵子”之所以被传为佳话,是因为精贵,因为确实稀缺且困难,实质上是一种悲壮的幸存者偏差。作者所提到的“稀缺”,其实更适用于圣人名人,圣人名人整个人类都稀缺,而非圣人名人没被历史记住的社会精英,有多少人出自寒门,无人能考证。既然无人无法考证,就妄加揣测出身“寒门的精英稀缺,是悲壮的幸存者”实在不可信。

其二,看我们我处的国家。我们应该感谢高考制度,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公平的大学入学制度。大家看看就是上文所引用的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James Lee)、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梁晨及其团队的合作研究了一个命题:中国长达150年里的精英究竟出自哪些家庭?最后,他们通过建立强大的精英数据库,得出的结论是: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作者提到:“从以上四个时间段来看,就有三个阶段的精英是明显出自“有产阶级”的家庭,有人可能会指出其中的第三个时间段作为反驳的证据。而实际上在1953年到1993年之间,主要是阶级社会上层子女垄断教育的状况被打破、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才使得原本从零到有的大量无产阶级和工人子弟在精英中的比例大幅增加。

起码,即便是认定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公文作者,在数据面前也无法否认基础教育及高考对学子实现阶级突围的重要决定作用。而从1994年到2014年,数据显示超过50%的社会精英来自有产阶级与特定重点高中。我个人觉得,作者拿这个数据断章取义混淆视听。因为大家都知道,重点高中绝大部份学生也是要考进去的,里面不乏有很多寒门学子且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况且何为有产,中产阶级以下有产的大把的好不好。

所以, 像我在另一篇简文《不要让阶级固化了教育》里写到:

高考是防止阶级固化引起的教育固化路上的壁垒,我们不要听信某些人的别有用心的指责诟病,要用心呵护它的长存。同时,我也希望,通过高考的选拔走上社会中上的那层的人,要有胸怀天下的心。要尽己所能,改变这个社会的不公,让人人都有受教的权力和机会。

我甚至希望政府能够与时俱进,考虑到目前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农村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匀,给予弱势群体及地区政策上的调整,比如加大对中小城市及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适当降低弱势群体录取分数线等等。所以,这就需要上升到社会各部门的精英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家国情怀,心系天下,为教育公平出己力。

第三,看时代发展趋势。任何一个时代阶层变动最大的时候就是社会经济及政治大变动大洗牌的时候。AI 人工智能时代,风云瞬息万变。中产阶级及以上的人前一秒还站在浪尖欢腾下一秒就可能被人工智能抛在沙滩上。真正洗牌的时候就要开始了,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能预测我们孩子的命运。中产阶级笃信的能够加固他们阶层优化的东西:比如他们的孩子上藤校,擅长体育,谙熟多种乐器,掌握几门外语,着重领导力的培养等等让人羡慕自叹不如。但实际上很有可能到了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切都变成了一个个笑话,名校藤校毕业文凭可能就是废纸一张,中产阶级花重金打造培养的后代也可能真如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著作《excellent sherp》里写的一样是excellent sheep, 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会更为突出。相反,中产阶级以下的父母,因为未曾登高,不会跌重,那种归零心态,和从头再来的能力,反而更容易转化心态,让教育更务实, 不去爬目前看起来很诱人的高大上的教育链顶端,而是要保住底线,让孩子能够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生存下来。比如像易中天老师建议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孩子一门能谋生的手艺,比如教中小学生多做手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综上所述,纵观古今中外并结合我们所处的国家以及时代,中产阶级以下的阶层想要用教育带领孩子突围阶层固化不是不可能,而是大有可能。那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概括来说,就是注重软硬实力两方面。

我先要说软实力,因为软实力比硬实力更容易助一个人成功。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和孩子两些方面的软实力呢?

首先,。作为父母,爱的能力最天然本真,与社会地位财富权力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财富丰厚地位显赫的家庭,因为更容易受物欲的控制,让父母子女的天伦之爱变得不那么纯粹。要不生于帝王家或富豪的子女怎么会有那么多争权夺位争家产的狗血剧呢。再者,对财富的极强获得欲也会让父母疏于了对孩子给予爱。我的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个富豪朋友,通过巨额捐款让孩子上了加拿大一个有名的私校,但父母都没有过来陪读,孩子在学校因为成绩不好跟不上,语言文化又有隔阂,在学校被边缘化,孩子不愿住校,父母帮他常年订了一个五星级的酒店,孩子没父母陪,天天在里面打游戏,手游买了一大堆,一个酒店客房堆满了,就又租了另一个房间专门用来堆手游。当我听到这些,心里真为那个孩子心痛,孩子内心的空虚与无助,父母爱的缺失造成的巨大黑洞是任何金钱都弥补替代不了的啊!所以,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都要尽可能给孩子爱,有父母爱陪伴支持,学习累了,有母亲端上的一盘点心,一杯热茶,吁寒问暖一下,即使身处陋室,也强过独处豪华酒店的富家子第千倍啊!爱能让孩子有幸福感,安全感,心理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和生活幸福。

其二,我们要培养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不是与财富地位直接相关的。

我们要理性思考----我究竟想要孩子成人之后过怎样的生活?当挥斥方裘的社会精英,还是如我一样的平头百姓?其实无论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要他们幸福,而这世界,上帝其实给每个人平等的追求幸福的权力,关键是你能不能有追求幸福感悟幸福的能力----那种能力就是,听一首歌,你能不能有共鸣的心,这首歌这曲,不一定是在维也纳大厅演奏的阳春白雪音乐,也可以是田野高原里的信天游;这种能力,就是你与周边擦出的炫目火花,这火花可以在英国的皇家的艺术大厅看世界名画的震撼,也可以在市井喧闹的菜市场的感动;这能力就是你能永保一颗天真自然的心,面对强大的对手不慌不怯不卑不亢,面对弱小者能有低微到尘埃的谦卑柔软,发乎内心,不矫揉造作;这种能力就是你看到国色天香的牡丹会惊艳,看到柔软小草会感动;这种的能力就是你吃海参燕窝会珍惜,吃五谷杂粮能满足……幸福的能力有很多种,我想这才是我应该帮孩子们去学习追求的。而我很感激,尽管出生寒门,母亲却在我小时候用“一朵云感染另一朵云”的方式让我潜移默化的获得了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让人突围阶层影响重要的软实力。

还有很多重要的软实力,比如坚毅,正直,善良,诚实,克己复礼等等咱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有讲,不比精英名校讲得差,甚至更有文化内涵与底蕴。像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学说,在国外是很受欢迎的。像93岁的查理•芒格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是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他就说我:“这辈子一直很崇拜孔子,我很喜欢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他认为孝道既是天生的,也需要教育,应该代代相传。你们大家可别小看这些思想,请留意在美国社会中亚洲人的地位上升得有多快。我认为这些思想很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很可悲的是,现在中国的一些所谓精英阶层居然一味追求国外的精英贵族教育,什么critical thinking,中文被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实不能认同,于是造成有些人一知半解地认为不能教育孩子听话,要有批判精神,几乎什么都要反对挑战一下,包括父母。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孩子思维国际化,起洋名,看外国动画片本无所谓,居然还要自认为站在了教育链的顶端鄙视看中文动画片的小孩,实在是父母的见解格局不高,只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其实是平庸之人。

所以啊,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还真不是有钱就能教出格局大的孩子;父母没钱没权也不代表他们格局胸怀低。胸怀格局一部分靠教育,一部分是靠影响。阅读,自学可以弥补教育的不足,而影响方面,父母除了要像孟母一样让孩子择善邻而居,近朱远墨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占了很大方面,就像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没有很高的文化,但是如今回想父母乃是用灵魂的高贵与朴素在影响着我们姐妹仨个。父亲常说的一句话,要克己复礼。他从来没有给我解释那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从父母接人待物的方式上参悟到了。比如小时候,家穷极,一家五口,妈妈有疾,仅靠爸爸微薄的工资度日。小时候极不理解,为什么家里好不容易煨了一罐香香的排骨藕汤,尽量先供给读高中的大姐补身补脑就算了,为何还要邀请大姐高中住校难回家一次的农村同学吃,弄得我和二姐在旁边馋得口水直流。好不容易他们吃完了,父母才允许我们去盛。结果我去一看,汤灌早已见底。不禁故意拿着铁汤勺刮着见底的汤灌叭叭响,还极不给情面的发牢骚“喝汤喝汤喝个鬼的汤….” 父母很难为情,怕那些喝了汤的学生脸面过不去,但也知道我是人小不懂事,童言无忌,也没有在人前给我讲大道理人后狠狠教训我。甚至多年后还把这当笑谈,说我小时候可真是拐(坏的意思)。而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了父母为什么要在那么穷自己都难得喝上汤的情况下要施汤与人。因为他们觉得那刻苦学习正在长身体的农村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比我们家人更需要一碗汤的滋润。父母应该没读过《道德经》,但他们却一生都有如《道德经》所传扬的一致“道生之,德蓄(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父母啊,用你们的灵魂去感染你的孩子,比什么包个机让孩子非洲弄个慈善项目作作秀要重要得多。而灵魂的高洁,也不是钱能买到的。

再说硬实力  许多人或许认为,这是中产阶层以下父母的硬伤。但是,聪明的父母会利用自身的条件,将其最大化,巧妙突围因阶级固化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的。硬实力上的突围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  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互联网时代,一个智能手机,一个电脑,就将各类世界各地优秀的教育联结。地域限制被打破,中产阶级以下的父母你不用身处北上广深甚至送孩子出国参加夏校留学,在家就可以上网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知识技术。比如KhanAcademy,他们的口号就是: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有许多的知名学校都有网络公开课,苹果手机上的iTunes U 资源也是大把大把的,名师名校一线连接,而且很多还是免费的,这岂不是阶级固化下父母带领孩子绝对反击实现教育突围的最好时机。其实,现时代,不是资源不够,还是资源太多,怕的是时间不够用。聪明的父母,要懂得如何规划孩子的人生及时间,利用好网上的资源信息,培养孩子的能力,自学都可以成材。要能快速掌握复杂信息,对成就卓越事业至关重要。比如:有位名叫斯科特•扬(Scott Young)的加拿大小伙,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10天就搞定了线性代数课程,在一年之内,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最重要的是,他全程自学,没有参加任何线下课堂,仅仅观看在线教程讲座,就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获得学位。此牛哥是不是可以打破很多父母教育视角,think out of box 呢!当你跳出阶级固化思想的碎碎念,你会发现教育固化其实是中产及精英阶层的意淫,他们最愿意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理论让一大部分人认命,自觉沦为给他们后代拎包服务看他们后代脸色的人

第二,踮踮脚尖,尽最大能力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资源。借我们的肩膀给他们,虽说不是巨人的肩膀,但有肩膀托起来孩子的高度和视野仍然会不一样。写到这里,我又很感激我的父母。尽管家贫,一家五口,生计都难,但父亲居然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不小的一部分给我们买书,订阅报纸期刊。什么《少年百科知识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作文通讯》,三个孩子年龄阶段都有霸盖到,而且皆以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为主,可见父亲作为一名普通的钢厂工人,其良苦用心和有如知识分子般的格局。今日提起,似又回到了那个小时住的那个连门都破了的城市棚屋,阳光温暖的午后,爸爸下班,从腋下递给我还飘着油墨香的《少年文艺》,《少年百科知识报》,我接过来,小手翻新书,闻墨香,内心极大的充盈,那种充盈会让你忘了贫苦忘了卑微,让精神高贵起来。从小,我们尽管穷,但父母没在我们面前喊穷,而是尽父母的职责,去改善生活。尽管母亲因为生我患下类风湿关节炎的顽疾,关节变形,行动不便,连穿衣洗澡都要我们帮忙。但她看到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不活全家,她后来就尝试开小卖部,又推着自制的冰棍箱去学校门口影剧院各种人多的地方卖冰棍。因为行动不便,一次电影散场,人潮大量涌出,母亲被挤倒在地,若不是一个好心大叔死命守护,单薄残疾的母亲有可能被人群踩死……母亲挣钱如此不易,她却从未在我们面前抱怨,学校要交钱买校服春游订课间餐,她永远都乐意给我,我的同学父母,条件比我们好不少,却常拒绝交钱给学校,弄得我同学心生自卑,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光如此,母亲甚至还给我报了一个学武术的兴趣课,我们在溜冰场卖冰棍,母亲怕我羡慕别人孩子可以溜冰,拿出卖冰棍一天都挣不到的钱极力鼓励我也去溜,八十年代初,跟本就没有素质教育一说,我很感动母亲的大爱和远见。很难过,父母因疾病先后离世,他们若能看到他们作为寒门父母培养出来三个孩子包括老三我,在中国过上小康,在加拿大人生重新洗牌的地方也能够凭靠他们提供的软硬实力跻身挤入加拿大的中产阶层,过着知足感恩的生活,他们一定会非常为我们骄傲。

最后要强调一点: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所有成功父母的共性。像文中开头所举的例子,孔子,孟子,以及爱迪生,尽管家境贫寒,但是他们都有一位重视教育的母亲。提高认识是实现教育突围之始,而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人,必是重视教育的人,路漫漫虽修远兮,你们已经迈出了上下求索第一步。

所以,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我们都不要拿“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吓自己,因为那是说的不同物种,咱们同为人,帝王将相有种乎?!阶级固化下,充满信心带孩子实现教育突围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