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高级讲师魏书生说:“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
家人是羁绊,也是能量。
大江健三郎的长子出生时因脑部残疾需要终身照顾,妻子也因精神压力濒临崩溃。
那段时间,他只想着通过稿费来补贴药费,改善家庭生活,至于作品的反响如何根本没时间考虑,也不会去迷茫自己的未来。
他白天在医院陪护儿子,深夜写作维持生计。
最终,他创作出《个人的体验》等探讨人性与救赎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我写作是为了让儿子知道,他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有意义。”
家,是一个人力量的来源。 有责任感的人,只要能撑起整个家庭,顾好妻子,再苦再累都甘之如饴。
他们一旦想到所爱的人,心里有光,眼里有活。 作家刘华剑分享过的一个故事。
他家住在24楼,因为卧室玻璃裂了,请了个师傅来换玻璃。
师傅来了以后,一边非常麻利地把绳子系在腰上,一边让刘华剑帮忙拉绳子。 窗外只有半鞋宽的台阶,根本站不了人,师傅整个人吊在窗外,费力地扭着螺丝。
刘华剑的心快要提到了嗓子眼,身上直冒冷汗,不断祈祷着这一切快点结束。
两个多小时,师傅才完成了所有的作业。
等师傅下来,刘华剑问:你在上面不怕吗?
师傅回答说:“怕啊,但怕也要做啊,谁不是在为了生活玩命呢?”
最后,刘华剑将师傅送出小区,却发现他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跑进小区门口的一家玩具店,买了个红色的兔子,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师傅笑着告诉他:“今天我女儿生日,她两岁了,送个礼物给她。”
那一刻,刘华剑内心五味杂陈:
“我看到他脏兮兮的裤子,手上暴起的青筋,胳膊被刮伤的血痕,再看到他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的那个娃娃,突然有种震撼的感动。”
一个惦记着家的人,没有时间迷茫,只会卯着劲儿与生活死磕。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迷茫时,我们不如想想身后的父母和爱人。
当有了想守护的人,自然不会迟疑徘徊在路口,而是往前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