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一条十米见长的一段路,为什么会有这样富贵的名字?莫非跟凤凰街一般这里出了一个楚妃?
还真有一个故事,嘿嘿,故事就是故事,增色添彩,图一个耳朵的新鲜而已。
据说,“楚妃巷”乃楚王妃子宅院曾筑于此。
相传,虽说楚人建国于丹阳,但是,楚王高大勇猛,威风凛凛。
楚王率军作战,南征北伐,所向披靡。全盛时期,楚国疆域横跨大江南北,大致上说,有现在的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山东、浙江的一部分地方,均为大楚治下的土地。
只是,楚王乃酒色之徒,喜歌舞、嗜佳酿、好美女,尤其喜欢纤瘦的女人,每攻下一地,必要派人广搜美女,充实后宫。只是荆楚之地,女人大多健壮肥硕,难合楚王心意。宫女为讨楚王欢心,只得每天吃一餐饭,以保持身材苗条,一时间,楚人风行“纤瘦为尚”。为了博得楚王赏识,许多宫人竟然饿肚子,以维持体形的纤瘦,仍流传下来一个成语,叫做:“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
楚王久慕江南地杰人灵,姑娘小巧玲珑,美人迭出。于是,特遣差官到杭州选妃,碰巧在仙林寺遇到一位女子正在进香,蛮腰纤细,气质优雅,面容姣好,差官一眼相中,送到京城。
楚王见了,大喜道:“此女乃天仙下凡,正合朕意。”当即立为妃子,自此,夜夜宠幸,惹得六宫粉黛,无不羡慕万分!
楚妃自幼在杭州长大,不仅聪明灵巧,而且,貌若天仙,每天早起,必要以井为镜,对井梳妆。那口井的水质甘冽清凉。她用井水洗脸、擦身,不仅体形苗条纤细,而且,面容靓丽非凡。
市人闻讯,找到了巷中楚妃曾梳妆打扮的那口井,加以修缮崇饰,在井身刻了宛若波涛的花纹,以示此井通海(钱塘江),得仙气之灵,故而非同凡响。
这就是“楚妃井”,现在还在楚妃巷内,外观古色古香,井圈油亮光滑,井身四周的花纹清晰别致,宛若巨浪翻腾,又似龙腾虎跃,让人奇怪的是,此井的位置竟然高出地面约1.3米,向井中探望,不仅水质清澈,漪涟圈圈,而且,井水深不可测。
据老住户说,此井之水,相当神奇,夏季清凉甘冽,冬天温暖适宜,春秋二季,大旱不枯,大雨不溢,一年四时,从不断水。
的确是一个好故事。可楚妃巷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据“楚妃巷”名称是因原醋坊巷内有醋库讹传而来。《咸淳临安志》这样说:“碧钱诸库,其一曰北新库,在鹅鸭桥北醋坊巷内。巷以醋库名。‘楚妃’乃醋库所讹也。”
“楚妃巷”乃“醋坊巷”,这个名字就不那么好听了,但说法颇有实处。
旧籍记载,楚妃巷南有和合桥,又名清宁桥,旧名度生桥,俗称鹅鸭桥,跨小河。南宋北酒库设在此地,巷内有春风楼,乃京城中官家开办酒楼八楼之一,属户部检点所。春风楼邻近御街,在北瓦外,离羊棚楼较近(《武林坊巷志》)。
清人曹金籀《梦西湖词》中有一首诗说:“踏歌连步到天街,粉堕香消拾坠钗。元夕羊棚灯市闹,春风楼上点花牌。”这最后一句讲的是,南宋时春风楼等八座官营大酒楼,为招徕酒客,有官妓陪酒,客人根据酒楼提供的牌子点名佐酒,称作“点花牌”。
清人张鉽《春风楼》诗云:“春风楼上惹春风,点到花牌花更红。插座何须嫌客满,香婆赶趁走西东。”说的也是此事。
杭城作为南宋古都,当时繁华不同寻常,此处近御街,酒家醋坊一条街,也是最正常不过了。
不过“醋坊巷”的名字实在没有“楚妃巷”来的贵气好听有故事。
大概重新改名为“楚妃巷”,也是作个念,让人觉得杭州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